第34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特別報導.不丹義工.聖地的每一分鐘,立誓都利眾

時間:2017年2月21日
地點:菩提迦耶祈願會場

20170221-2

聖地的每一分鐘,立誓都利眾

「這次,我們可是有了萬全準備,來提供最好的服務!」第二次帶隊來當義工的不丹青年團課程主任karma Phuntsho Wangmo笑著說,不同於去年的初來乍到:第一次來菩提迦耶、第一次在祈願法會當義工、連行程表都搞不清楚,今年可是事先演練了好多次的,「絕不浪費在聖地的任何一分鐘!」

■高密度生活,「絕不浪費在聖地的任何一分鐘!」

去年因穿著精緻傳統服飾、舉止優雅而備受矚目的「祈願法會司茶組」不丹學生們,今年邁入第二屆,規模也從20位擴展成27位,而從不丹10個行政區中,層層遴選出的、這群15歲到21歲的不丹學生,從抵達的第二天起,就開始高密度的「起床、唸書、倒茶、唸書、倒茶、唸書、倒茶、小組會議、睡覺」的日課。

密集的服務與唸書,對這一群15至21歲的青少年們,還算駕輕就熟,他們都是來自「最快樂的國度」:不丹王國,是不丹皇后Ashi Tshering Pem Wangchuck親自創立的不丹青年發展基金會(Bhutan Youth Development Fund)管轄下的「不丹青年志工團」(the Young Volunteers in Action ,簡稱 YVIA)成員。從中學起,他們每逢週末就集體去寺院搬磚砌房、清潔環境、服務法會、協助義診,近年也參與推動女性運動及兒童權益。

這群第一次踏上菩提迦耶的學生們,每天早上5點起床,穿上長衫、長裙的全套不丹傳統服飾,再套上螢光綠塑膠材質的服務背心,6點吃完早餐、排成綠色圓圈隊伍,聽老師精神講話,7點進入會場,開始一天4次的司茶服務。

■每天都在想「還能為大家多做什麼?」

他們從早上9點排隊在大廚房一人高的沸騰大鍋旁領茶起,整天提著快6公斤、呼呼冒著熱氣的大茶壺,細心而輕巧的,微笑彎下身來,一一服務6千多位在家會眾,而如何舒緩溫柔又不失效率的倒茶,也是出發前先練習過的。

司茶完畢後,大家鋪好排成三長列的坐墊,席地坐在祈願會場邊的水泥走道上,打開事先準備好的、不丹文及英文版的祈願法本,在陽光直射的走道上,和大眾一起跟隨大會行程、唸誦各式祈願文,直到當天法會圓滿。

晚間,他們回到帳棚區、換下正式而厚重的不丹傳統服飾後,一起去繞塔。晚上8點,在老師陪伴下,他們會圍成小圈,開小組會議,不僅交流當天學習心得,也不斷討論「還能多做什麼」。

很辛苦,但佛國的孩子永遠優雅而微笑。「大家需要什麼,我們就幫忙什麼」,來自不丹東區Saktenz山區的Phub Dorje說,他一直夢想哪天要去菩提迦耶,這次好像美夢成真一樣,看到會場這麼大、看到法王親自指導每一場活動,覺得幸運極了,因此希望能多做點什麼,「語言不通,肢體語言加上笑容,還是可以溝通」。

■挑戰就是成長,「我們要學中文!」

今年他們也同時開展了一個義賣區,與不丹失業青年及生活艱困的婦女合作,推動「促進就業權利」方案,藉由義賣手工布袋、念珠袋、紡織品及不丹傳統工藝品,為生計困頓的民眾提供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

祈願法會逐年也與不丹王國有更密切的互動。今年2月17日,不丹皇后Sangay Choden、公主等皇室成員,在嘉察仁波切陪同下,前往晉見法王。

在每天的倒茶互動中,學生們與從無交集的中文世界,也漸漸拉近了與信眾的距離。來自不丹南部的Tenza說,來擔任義工,確實會面臨很多從未想過的挑戰,在諸多體力、日夜高溫、食物及互動的適應過程中,「講中文」絕對排第一。例如16羅漢繞行活動那天,大眾急於獻供,因此不丹義工們便在人潮出口及入口的交會處,綁上一個大結。但是還是有很多法友希望提前獻供,同學們只好不斷用各種手勢,甚至大聲說話,來勸導大家,但還是有語言不通的法友,圍著不丹隊伍們來回繞了4次,讓大家哭笑不得。

因此,他們勇敢接受挑戰,為了能和會眾「對話」,「我們要學中文!」學生們向Phuntsho老師爭取,希望「立即」開始中文課,「就算學一、兩個單字也好」。因此,在老師和法會翻譯組的協助下,法會後期,他們在晚餐後,在帳棚內點起小燈,開始一個字、一個發音的學起中文,為來年的法會服務,預作準備。

20170221_Bhutan Volunteer Featured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