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在魯特學院的問答

時間:2016年3月15日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法王噶瑪巴對魯特學院(Root Institute)的年度造訪已行之有年。而今年的魯特學院之行中,在與會眾親切寒暄後,法王便邀請大家直接提出問題。

問: 我們在做了很多的修持後,有時會感覺有點緊繃。這個時候,是否可以讓自 己休息一陣子?我剛完成大禮拜的修持,想在開始金剛薩埵的修持之前休息一下。

答: 總的來說,我們的修持不能太鬆或太緊,要像吉他的琴弦般鬆緊適度。太用力是過失,太不努力的話,又會失之於懶散;既然太鬆或太緊都不好,我們就必須找到中庸之道。有時我們的心會有些疲乏,那麼休息一下是可以的。

問: 過去50年來,藏傳佛教傳播甚廣,但是深度可能不足。世界當前的生態、暴力等危機已達臨界點,您是否覺得新一代的上師應該採取不同的方法?

答: 如果我們用谷歌(Google)搜尋「佛教」一詞,各位會發現它出現的次數已不如前;然後我們再對「正念覺知」或「禪修」進行搜尋,我們會發現它出現的次數增加了。這代表著對於做為一種宗教的佛教,大眾的熱忱已經下降,然而對於佛教所教授的內容,大眾的興趣卻是提高了。

正念覺知和許多禪法起源於佛教,但現在這些修持卻離開了源頭而變得商業化。就另一方面而言,這讓更多的人有了學習的機會;然而,佛經所教示的佛法價值和標準,卻有衰減甚至消失的危險。佛法淪為紓解心理問題的時髦工具,要知道這不過是佛法可提供的暫時利益,而傳統上學佛以求解脫和遍知的長遠目標,卻有消失殆盡的危險。

回到你剛才的問題:佛教中有許多的哲理,但光靠哲理對我們所面臨的危機——你提到的環境問題等無濟於事;佛法的實際應用,這才重要。

例如我們的貪婪——欲求愈來愈多的習氣必須受到控制,佛教哲理在這方面無法帶給我們太大的幫助,雖然它有助於我們奠立人生的價值,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務實的方法。佛教對於心及其運作——心如何運動、如何止息有著廣泛的經驗,尤其在藏傳佛教中,我們可以說無一不是修持的方法。對於現代人來說,這些才是對我們的修心極為有用的內容。

問: 我在研究格魯派和噶舉派對智慧(藏文:ye shes)的看法。格魯派認為,我們只有在入道後,才會有智慧;噶舉派中稱智慧為「本初的智慧」,而這是我們本來就具有的。這些是完全不同的看法嗎?

答: 噶舉派中將大手印的修持分為三類:經教大手印、密續大手印、心要大手印。經教大手印的論釋來源是彌勒菩薩的《大乘無上續論》(或譯《寶性論》),論中提到「本然具有的潛能」(藏文:rang gzhin gnas rigs),噶舉派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之,故稱它為「本智」,格魯派則認為它即是空性本身。噶舉派將此本然具有的潛能視為主體——智慧,而格魯派將它視為客體——空性,兩派見解的歧異由此而生。

另外,兩派見解的歧異也源於對二轉和三轉法輪的不同詮釋。月稱論師在《入中論》提到,二轉法輪是了義,而一轉和三轉法輪是不了義。然而,有些人認為三轉法輪是了義,而「智慧」即是「佛性」或「如來藏」的別名;《獅子吼經》中明確教示佛性為智慧。

漢傳佛教中,有一學派就稱為如來藏學派。雖然而此宗不存在於西藏,但我們卻可以在西藏找到類似的見解,例如他空派(藏文:Shen tong)、覺囊派以及某些噶舉派的行者,他們認為三轉法輪是了義,並稱佛性為智慧,也經常談論心的明性。

因此,對於佛陀轉法輪的不同詮釋和看法,也導致兩派對智慧的不同理解。

問: 在現代的西方世界中,我們很難像過去的弟子一樣與上師建立個人的關係。請問這該怎麼辦?

答: 的確,過去在西藏,弟子會聚集在一位上師的身邊,待在一個地方跟上師長期相處;不像21世紀的人要長時間地工作,當時的藏人弟子可以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然而,如果這位上師很出名,身邊的弟子可能成千上萬,是否所有人都可以與上師有個人的關係,這就令人懷疑了。這跟現在的上師要照顧弟子吃住的情況不一樣。在過去,弟子來向上師求法,得到上師的口訣後,他們就出去修持,之後回來稟報體驗,上師在評估他們的狀況後,接著給予進一步的指導。如果弟子遇到了障礙,上師也會傳授解決的方法。那些得以在上師身邊親近的弟子,我認為比較是特殊的例子。

近來修行的最大難處,在於無所不在的散亂源,這讓我們的心愈來愈難以專一。置身唯物的文化中,我們經常受到各方的吸引、被忙碌所佔據。要有好的修持,我們必須具備持續平穩的專注力,然而周遭一切的引誘卻讓我們與此相悖。我們最大的挑戰,便是不讓自己的心受到外界過度的影響。於此,我們要好好檢視和慎思,這點很重要。

問: 持咒和結手印是修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對於那些聽不到聲音的聾人,我們如何幫助他們學習佛法?

答: 以前我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對於那些聽不到、使用手語的朋友,我也在想如何幫助他們。其實持咒和結手印有著類似的功德利益,因此你可以教他們結手印,並且教導他們手印所代表的意義,這樣他們就可以與內心的平靜和密咒乘結緣。依此修持,特殊的覺受便能生起。

問答結束後,接著是功德迴向。法王步出席位緊密的大殿,在返回德噶寺前,特意停下來餵食一頭扮相討喜的大象;大象是吉祥瑞相,也是傳統曼達獻供中的珍貴供品之一。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