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首度英國弘法.〈修心八頌〉第一堂課

時間:2017年5月20日上午
地點:英國倫敦

20170520-1

珍愛有情,更勝鑽石

如意寶、鑽石很珍貴,但它們能帶來的利益,遠不及眾生所能給我們的無窮利樂。

兩千多位主要來自英國及歐洲的信眾,齊聚一堂,參加藏傳佛教噶瑪噶舉傳承的年輕教主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首次訪英的第一場開示,主題為第十一世紀噶當派大師格西朗日塘巴的〈修心八頌〉。

負責此次法會佈置的桑耶林(Samye Ling Monastery),從蘇格蘭運來所有用品,將倫敦巴特錫公園內前衛的巴特錫活動中心(Battersea Evolution)轉變為藏傳佛教的殿堂。在金色的舞台背景前,懸掛著三幅巨型唐卡,展現出佛陀十二行誼當中的三項。法王的金色法座位於舞台中央,右方是為後續灌頂所準備的四臂觀音壇城,鮮花綠葉將舞台點綴得繽紛多彩。

在桑耶林和桑耶宗佛學中心(Samye Dzong)的住持喇嘛耶謝洛薩仁波切(Choje Lama Yeshe Losal Rinpoche)的迎請下,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進入會場陞座。喇嘛耶謝洛薩仁波切以恭敬的心,歡迎法王來到「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並感謝包括印度政府、藏人行政中央在內,所有促成法王此行的工作人員。他表示,法王的法座桑耶林即將慶祝成立五十週年,希望法王能很快來訪。

喇嘛耶謝洛薩仁波切致詞後,法王開始今天的開示:

這是我初次來到英國首都倫敦。首先我想要問候各位前來的法友。經過了這麼長的等待之後,今天終於能在這裡見到各位,我感到非常的高興。

這次倫敦之行,雖然停留的時間很短暫,但我覺得重點在於真正來到了這裡,能夠和大家見面,這就已經達到目的了。因為有了第一次,之後就會有更多機會再次前來。

剛剛喇嘛耶謝在開場致詞中提到[希望我未來能夠前往桑耶林寺];本來阿貢仁波切還在世的時候,我就想如果來到英國就有機會見到他,但是這次來到了英國,卻見不到阿貢仁波切,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但是,我還是很高興看到阿貢仁波切的心願和佛行事業,在喇嘛耶謝等等多位僧眾的努力之下,持續地傳揚著。相信未來有一天,我一定能夠前往桑耶林寺。

剛剛喇嘛耶謝介紹我的時候,我發現舞台有點搖晃。一開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發現,原來是喇嘛耶謝緊張地發抖,所以舞台隨之震動。

這次課程的主題「修心」,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主題。各位大多是修持佛法多年的人,初學者應該沒有幾位吧,總之,修心教法對於各位來說應該不會陌生,也不會讓你覺得嚴肅;但是對於初學者而言,修心教法是比較困難的。無論如何,這次課程安排的主題就是「修心」。修心相關的典籍經典眾多,我們這次選擇的是善知識朗日塘巴的〈修心八頌〉。

■外表剛強嚴肅,內在調柔溫暖的菩薩

善知識朗日塘巴是噶當派的一位善知識,生於西元1054年,圓寂於1123年,享壽69歲。這位格西本名為多傑僧格[金剛獅子],由於他在朗塘地區建立寺院,因此他也被稱為「朗日塘巴」。他另外有一個綽號,為「朗塘黑臉」,聽說這是因為他從來不笑,表情總是非常嚴肅;但我想他偶爾也是會笑的吧!但我聽說就因為他總是一付黑臉不笑,現今有些藏族年輕人因此會說:「學佛不是一件什麼好事,你看學佛之後,表情都會變得嚴肅不堪,一點笑容都沒有,好像人生充滿了痛苦,一點趣味都沒有了。」這其實是對學佛的一種誤解,他之所以嚴肅,是因為他總是繫念著眾生的苦樂,除此之外毫無其他雜念。嚴肅堅定的表情,其實象徵著一個菩薩對於眾生真誠而強烈的關切之情。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位大師,相貌雖然十分剛強嚴肅,但內心卻是調柔溫暖的;一個內心具有慈悲的人就是如此,他總是毅然地準備好承擔起他人的苦痛。總之,善知識朗日塘巴,就是這樣一位具備著外剛內柔特質的菩薩。

「修心」是噶當派極為重視的修持法門,朗日塘巴大師的這部著作啟迪影響了眾多後輩的行者,噶當修心傳承中一部著名的典籍稱為〈修心七要〉,作者是甲切卡瓦・耶喜多傑,相傳甲切卡瓦就是因為年幼時,聽聞有人誦讀朗日塘巴撰寫的〈修心八頌〉,當下對於噶當派修持生起極大信心,毅然決心進入噶當派學習。

修心的「心」指的是「證悟之心」或「菩提心」,而「修心」就意為「修持菩提心」。想要成為一個菩薩,菩提心是不可或缺的,菩提心是一個菩薩的精髓命脈,菩提心在梵文是「菩提契塔」,「契塔」的意思就是精髓。因此菩薩最主要的修持就是菩提心的修持。

■修心法門,是菩薩指導手冊

修心的典籍為何重要,因為所有教導你成為菩薩的修持要點都包含其中。它就像是指導手冊,言簡意賅,易於背誦,方便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去憶念和實踐。

修心法門的重點不僅在於理解、背誦而已,重點更是在了解背誦之後,能夠在生活中去實踐運用。因此修心法門當中,教導我們各種不同的觀念,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以更開闊的心胸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進而消除各種障礙慈悲生起的逆緣,增長各種開發慈悲的順緣。

〈修心八頌〉就是八種修持的方法,首先第一個修心偈文,是在訓練我們具有恆常珍惜、愛護眾生之心。

我於一切有情眾,視之尤勝如意寶,
依彼能成究竟利,願常心懷珍愛情。

我們要愛護每一個眾生,就像珍愛如意寶珠一樣。這裡將眾生比喻為如意寶珠,如果以現代的珍寶為例來說明的話,比如鑽石,鑽石剛剛開採出來的時候,雖然被層層的厚土泥沙所包覆,然而這些雜質絲毫不會減損鑽石的珍貴性;有了這樣的理解,對於那些被各自習氣、煩惱、過患所綑縛的眾生,你也會生起珍愛之情,絲毫不受他們外在的問題所困擾。

偈文提到「視之尤勝如意寶」,意思是視眾生比如意寶珠、鑽石還要珍貴。這是什麼意思呢?對於身處在資訊發達、科技進步時代的我們而言,這個道理不難理解,而且理由是顯而易見的,現在生命之間的相互依存性較之以往更加緊密,例如我們穿著的衣物、受用的飲食,都是依賴其他眾多生命的付出才得以受用。如意寶、鑽石是很珍貴,但是它們能帶給我們的利益,遠遠不及眾生所能帶給我們的無窮利樂。因此我們真正應該珍惜和感恩的,是比如意寶、鑽石還要更加珍貴的一切眾生。

以上就是恆常珍愛眾生的偈文;修心,就是要不斷反覆思維這樣的觀念。早上的課程就講到這裡。

(念誦迴向文)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