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傳授密勒日巴傳的精髓

時間:2014年4月4日
地點:印度  新德里

2014.04.06

法王噶瑪巴應「國際佛教聯盟」(the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nfederation)之邀,於斯里沙迪亞賽中心(Sri Sathya Sai International Center)開示西藏的偉大瑜伽士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

演講當天,講台中央法王的法座後方,懸掛著一幅密勒日巴尊者的唐卡,兩旁擺設盛開的白色花束。洛欽祖古(Lochen Tulku)首先向法王致歡迎詞,接著由著名的梵唄歌手薇蒂亞.饒(Vidya Rao)以梵文唱頌〈心經〉,佛陀的話語從寂靜中生起,喚起佛教與印度大地的亙古因緣,繼而盤旋、繚繞、降落,最後又復歸於寂靜。

演講一開始,法王便強調,雖然我們很難摹仿密勒日巴尊者的生活方式,但我們可以效法尊者的圓滿出離心、虔誠的動機和偉大的決心等殊勝的功德。我們不應該將密勒日巴尊者的典範遺留在書頁中,而應將它融入生活,讓它活在我們的經驗當中。

在談到密勒日巴尊者的年份時,涉及的討論較為學術性,法王解釋,這是根據岡波巴大師的年份推算出來的,因為後者具有清楚確實的記錄。接著,法王將尊者的生平劃分為俗世和修行兩部分,並首先講述第一部分尊者早期的故事:伯父和姑母如何霸佔他家的遺產;他和母親、妹妹如何受到奴役;他如何學習、施用咒術,以及他對自己所造的殺業和破壞如何感到悔恨等。

法王指出,尊者的母親送他去學習咒術,便是跟隨世間扶親滅敵的普遍觀念。接著,藉由達成母親的願望,尊者完成他在俗世的義務。最後,藉由深刻的虔敬、全然的確信以及不妥協的堅毅,尊者成就圓滿的證悟,實現了其修行的目的。

密勒日巴尊者的堅毅極具傳奇性,他在經歷巨大的困難時,仍然堅持自己選擇的道路。法王說到尊者的妹妹琵達如何到野地探視他,如何因自己哥哥的艱困處境而感到羞愧。但是密勒日巴尊者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知道自己必須做的事情,而且從不妥協:沒有人可以讓他改變心意。同樣地,我們也必須明白我們人生的精義為何,並且毫無動搖地堅持下去:自己的路,必須自己走。

否則,我們就會像是一對老夫婦和一隻老驢的故事中所講的一樣:一開始,這對夫妻都騎在驢上,他們聽見有人說:「可憐的老驢啊!看看他們怎麼虐待牠。」於是老太太下來牽驢,讓老先生騎在驢上。但又有人說:「你們看看,他自己騎在驢上,讓自己的太太走路。」所以,他們兩個人都下來走路,但有人說話了:「他們真笨哪!有驢不騎,兩個都在走路。」雖然活在社會中,我們必須顧慮到其他的人和週遭的環境,但是若想取悅每個人,我們便無法過自己的生活。

密勒日巴尊者的修行旅程,始於他對自己的惡行感到悔恨,並希望清淨自己的業障。首先,他向一位寧瑪派的上師求法,但卻無法從上師的法教中獲益。於是,這位上師告訴他,他跟馬爾巴大譯師有緣,他應該跟馬爾巴求法。當密勒日巴尊者好不容易找到馬爾巴時,馬爾巴並沒有展開雙臂歡迎這位新弟子,反而設置了一系列的磨難,讓尊者多次建塔又拆塔。如果換成是今天的我們,我們非但無法想像身心經歷如此的煎熬,甚至還可能僱用律師,與馬爾巴對簿公堂。密勒日巴尊者之所以能夠接受馬爾巴的教導方式,依靠的是尊者不動搖的信心和虔敬。

上午開示的結尾是提問與回答。一位女士問道:「我們聽說心無處不在,同時也聽說心不存在。我們應如何調和這兩種說詞?」法王回答,就某個角度而言,佛的智慧(藏文:yeshe)是遍佈的,沒有任何現象不受它的貫穿,法王以英語補充:「佛不是一個人或個體,他是一種功德或智慧。」從另一角度來說,心(藏文:sem)能對我們一般的感官對境進行辨識。當我們說心不存在時,並不是說什麼都沒有發生,或是什麼都沒有顯現,它指的是事物並非真實存在。我們在迷惑中,將覺知到的心和心的對境,視為真實的存在。事實上,所有顯現都如夢似幻,僅僅只是顯相而已,而且也沒有真實存在的心。

午餐後的活動,是播放涅頓.秋林(Neten Chokling)執導的影片「密勒日巴」。接著,法王為兩本新書進行發佈會:仁千.望秋(Rinchen Wangchuk)的《坎格拉谷——我的修行之路》(The Kangra Valley, My Spiritual Journey),以及本諾伊.貝爾(Benoy K. Behl)的《佛教的北方邊境》(Northern Frontiers of Buddhism)。

在下午的演講中,法王重申信心和虔敬的主題——此密勒日巴尊者身上具備的兩項強烈特質。雖然有時密勒日巴尊者不免感到悲傷,但他主要的虔敬心卻從未動搖,他絕對不放棄。他也曾自問:究竟是馬爾巴缺乏慈悲呢?還是我自作自受?
有些人稱藏傳佛教為「喇嘛教」(lamaism),因為它著重對上師的虔敬。但我們應當謹記藏傳佛教的特色,是涵蓋並次第修習三乘:小乘、大乘以及金剛乘。即便如此,上師所扮演的角色是關鍵,而我們必須瞭解其中的道理。

「喇嘛」(lama)翻譯自梵文的「咕嚕」(guru),意思是具有偉大功德的人,猶如一棵結滿成熟果實的果樹,亦即一位靈性的導師或成就者。但文字的重要性,卻無法比擬我們經驗一位導師的方式。我們感覺佛陀離我們是近還是遠?佛陀是在遠方的某個神秘人物嗎?事實上,大約在兩千五百年以前,佛陀在這個世界上出生為人。這點很重要,我們應當謹記在心。再者,雖然我們現在無法親見佛陀,但卻可以將我們的上師們視為是化現人身的佛;我們可以感念他們的功德,並瞭解他們的行止是為了利益我們。

「虔敬」的藏文是「慕舉」(藏文:mö gü)。它是分別由兩個字的第一個音節所組成的:「慕巴」(mö pa)和「舉巴」(gü pa)。「慕巴」意思為渴求、仰慕,「舉巴」意思為恭敬、熱切。所以,虔敬指的是為達圓滿的證悟,我們不只是要奉獻自心,在身體和言語上都要有所行動。它並不是散漫地想著:「如果我證悟了,那挺好的。如果沒有證悟,那也不算太糟。」我們應該要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樣,具有恆常的虔敬和堅定的勇氣。只是對佛燒香是不夠的,我們自己必須成佛。
要在實修道上求進步,瞭解自己是關鍵。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們可能不確定。不瞭解自己卻假裝瞭解自己,這是真正的難處。我們或許認為自己是好人,但這可能不是事實。外表上,我們可能像是一個在澆花的人,看似在做一件好事,但實際上卻是將熱水澆灌在花上。對自己和他人來說,像這樣的假好人,可能比某個我們知道的壞人或自身的缺失還危險。因此,謹慎地檢驗自己非常重要。

活動圓滿前,法王總結這次的開示:我們毋須摹仿密勒日巴尊者的生活方式,但藉由訓練,我們應該尋求培養和他一樣堅毅、持戒、忍辱和智慧的功德,讓尊者的行誼典範不止於傳奇,而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即是密勒日巴尊者傳記的內義和精髓。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