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首度英國弘法.〈修心八頌〉第三堂課

時間:2017年5月21日上午
地點:英國倫敦

20170521

為了利他,我願鍛鍊自己的心

想利益他人,就要做好心理準備,心要夠堅強,因為你會面對各種艱難的狀況……

大家早安。接下來要繼續講解〈修心八頌〉,並且接續講解昨天的第四個偈文:

秉性邪惡眾有情,恆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願恆惜此難得寶。

這裡談到我們需要珍惜關愛的三種人:秉性惡劣的人,造作重罪的人,以及遭受劇苦的人。

一,疼惜那些「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失控」的人

第一種是所謂的大惡人,他們的煩惱極為強烈,以至於他們時常處在一種失控、甚至瘋狂的狀態。或許我們家中某位親人就是如此,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生氣;或者某位朋友平時都還不錯,但一喝醉就顯露出各種惡劣的言行舉止。總之這一類的人,通常具有強烈的我慢、嗔心或者嫉妒心。

如果你的運氣不好,還可能依止到一位具有這種個性的上師。這是一種比較難以理解的情況,也不能說上師他沒有修行,但如果說他修行很好,又偏偏具有比較粗暴的個性。例如馬爾巴大師,據說他從小就很暴躁,他的父親一直很擔心:「這孩子哪天不是殺了人,就是被人給殺了。」

我們從密勒日巴大師的傳記當中,也可以看到馬爾巴大師對於密勒日巴示現各種粗暴的行為,無論他是有心還是無意,這就是他的一種示現。我時常想,如果換成是我們,應該是絕對受不了而嚇跑的。無論如何,我們的生活當中,這種性格的人也是挺多的。

二,慈悲那些「被煩惱控制、不由自主造惡」的人

第二種我們要珍惜的,是那些造作了極大惡業的人,就像是現在時有所聞的炸彈客一樣,他們可能殺害了上千個人,犯下了滔天大罪。如果我們就近觀察,會發現他們的心,都被嗔恨、傷害和嫉妒等等強烈的煩惱填滿了。不僅如此,煩惱牢牢地掌控住他們,讓他們不由自主地造作出各種惡業。這樣的人,是我們要去憐惜,並且視作我們應該生起慈悲心的對境。

三,幫助那些「受重大痛苦、讓人不敢面對」的人

最後一種人,是那些正在遭受極大痛苦的人,例如重病的患者。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想要迴避見到這些受苦的人,因為見到他們會讓自己感到不安,一種不知該怎麼辦的無力感會生起。尤其很多人,在得知自己的親友得了重病的時候,一方面情感上放不下對方,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該怎麼辦,結果自己也變得很痛苦,最後只好自己找個地方躲起來,不去面對他們。

因此,這個偈言是在告訴我們,如果你想要利益他人,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你的心要堅強,因為你將會面對各式各樣的人:秉性惡劣的、造作了極大惡業的人,或者正在遭受劇烈痛苦的人。如果自心沒有鍛鍊好,你也很難真正幫助到對方。

■「如果受苦的人是我,我會怎麼做?」

當我們談到對於眾生的「慈悲」和「珍愛」之心的時候,你必須試著去減少自他之間的距離,不要有「自己是處在較好的情況,而對方是處於一個較糟情況」的優劣之分,要知道自他是一體的,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這意味著,你是全心投入,全然接納對方,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如果受苦的人是我,我會怎麼做?」

如果沒有這樣的觀念,自己就會找尋各種藉口,想要迴避上述的三種人。你不想見到他們的原因,大多是因為自私的心態在作祟,例如「我覺得不舒服、不安」,「我覺得很困擾」等等。仔細觀察後會發現,其實你找不到任何正當的藉口不去珍愛他們。
總之,我們應該努力消弭自他之間的距離,這麼做了之後,各種自私的藉口就會隨之減少。

■以「吃虧」來削減「我執」

他人出於嫉妒心,非理辱罵謗我等,
粗惡穢言我取受,願將勝利奉獻他。

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五個偈言。這個內容不是很容易做到,在面對各種毀謗指責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很情緒化地想要推諉責任,就像看到有人伸長了手指指著你,你就馬上想要指向別人一樣;事實上,如果本來就沒有錯,為何還要急著解釋呢?無論如何,我們都不願意承擔起責任,也不想給自己時間靜下來反思一下,或許真的是「自己」的問題呢?

噶當派有一句重要的口訣說:「虧損自己領受,利益贈與他人。」這個口訣太有名,以至於大家常常誤解了它的本意,例如打官司的時候,有人因此選擇敗訴。這樣運用這句口訣並不正確,因為不斷地敗訴、吃虧並不會讓一個人的菩提心或慈悲心增長。因此,我們應該好好斟酌這句話的意思,不要望文生義。

修心都是向內的,而不是外在的形式作為。我們要知道,這裡的「自己」指的其實是內在的「我執」,換句話說,各種毀謗中傷的虧損,都是在幫助我們摧毀內在的「我執」;藉由各種逆境幫助自己平息我執,即是修心口訣的精髓所在。

■即使「事與願違」,也要堅持「利他之心」

吾昔饒益助某人,且曾深心寄厚望,
彼雖非理妄加害,願視彼為善知識。

這是第六個偈文,道理其實都不難理解,但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卻可能難以面對,像是偈頌中所說這種恩將仇報的情況,往往會造成我們心中很大的創傷。但是無論如何,從修心的角度而言,這都是我們要去修煉的功課。

人的一生當中,總是不斷會發生各種「事與願違」的情況,我們常常因為夢想無法實現而感到失望難過。在我自己的一生當中,也面臨過多次這樣的情況,或許接下來分享的一些親身經歷,可以成為各位借鏡而多少有些助益。

我出生在東藏的一個偏遠地區,據說出生的時候,出現了許多瑞相,當然我自己是不知道的。然而傳統上,藏民們相信伴隨著瑞相出生的孩子,通常會是某位高僧、喇嘛的轉世,因此從小我就被認為是一個特別的孩子。然而再特別,也沒人想過我會是噶瑪巴。所以當噶瑪巴的駐錫地——楚布寺派遣找尋轉世的隊伍來到我們家鄉的時候,根本沒人想到噶瑪巴會誕生在我們的家鄉,就連我的父母親也感到非常意外,最後我竟然被認證為噶瑪巴的轉世。這是我七歲那年的事了。

當時我對成為噶瑪巴充滿了憧憬,我並不知道那三個字代表著什麼,我以為成為噶瑪巴就會有很多玩具,還會有很多玩伴。總之我就帶著這樣的期待和夢想,啟程前往楚布寺。其實楚布寺的位置並不算太偏僻,距離拉薩只有近七十公里的路程,但是因為路很不好,加上寺院沉寂多年,其實沒有什麼人去;但隨著我的抵達,大量的人潮也跟著湧進了寺院。

我記得一路先是乘坐汽車,快要抵達寺院之前,依照傳統我們換成騎馬進入寺院。本來我還挺開心的,就像小時候自己偶爾會扮演上師,然後其他小孩扮演信徒演戲一樣。但是隨著隊伍前進,陣仗也漸漸浩大起來,我坐在馬背上,圍觀的人群愈來愈多,而且大家都用一種很嚴肅的眼神盯著我看,同時又聽到陣陣鑼鼓法器的演奏聲愈來愈大,這時我才驚覺到:「這可不是遊戲!這是真的!」記得當時心中生起了很大的恐懼感。這是我其中一個「事與願違」的經歷。

■利他之心,是支持我走下去最大的動力

另外一個例子,是發生在我到了印度之後。

14歲的時候,我從藏地來到了印度。到今天,即使我到印度都已經17年了,還是不斷被人質疑我到印度的動機,我自己也不斷重複一樣的回答,多年下來也真是滿累人的。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大秘密,我到印度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到達印度之後,能夠自由地前往其他國家。

但是到了印度之後,我的願望並沒有實現。就以這次英國行為例,英國在藏民心中,是一個比較熟悉、也很有感情的一個國家,因為多年來我們與英國的關係是很緊密的,然而我卻是到了印度十多年之後,才如願踏上英國的土地;如果當年的願望成真,早就應該不只一次來到英國了。

現在對於許多事情,我也比較看得開了,不會再抱有那麼大的期待。但是無論經歷多少次「事與願違」,我始終沒有放棄一個念頭,就是:我要繼續關愛他人、利益眾生。如果這樣一個心意,能夠安慰到世界上的某一個人,讓他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一個人在關心著他,因此燃起希望、願意勇敢活下去,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直到現在,支持我一路走下去最大的動力,我想就是這麼一念小小的利他之心,僅此而已。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