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歐洲弘法】佛教與科學研討會

時間:2016年5月22日
地點:瑞士 日內瓦

2016.05.22-science-and-busddhism

在下午的「佛教與科學」研討會中,法王噶瑪巴以達賴喇嘛尊者對佛教的三個歸類為開場:佛教的科學面、哲學面和宗教面。佛教的科學面是以邏輯推演來檢驗外在的現象;佛教的哲學面是指佛教中不同的學派和見解;佛教的宗教面包括禪修和儀軌修法等專注於內在、屬於佛教不共的修持。

法王繼續說明,從釋迦牟尼佛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個面向的示現。釋迦牟尼在久遠以前誕生為一位王子,並且按照傳統,在當時最好的宗教和科學的教育下,被栽培為王國的繼承人。然而,國王卻為王子感到憂心。因為王子出生時,國王根據印度王室的傳統延請婆羅門的先知來看相,先知預言王子會成為世間偉大的君主,或是高度證悟的出世者。國王不願見到自己的兒子成為苦行僧,於是便在宮中廣集世間的享樂,並且為他找了一位王妃,想將他的注意力完全維繫在宮中。

然而最終王子還是走出宮牆,看到外面老、病、死等痛苦。這些對一般人稀鬆平常的景象,卻是王子從來沒有看過的;他感到震撼,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於是,王子決定離開皇宮,追求修行的生活。他自問宗教所關切的基本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在世上該做什麼?」他不斷質疑、不斷分析,尋找答案和真相。他持續追根究底,最後成就了佛果。

法王指出,許多的宗教在一開始,都是像這樣有著非常強烈的修行動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成為一種基於風俗的傳統。之後,大眾進入這些體系,未經太多的思考就相信它。」法王表示,像這樣的信仰就沒有太大的益處,因為它無法發揮它該有的轉化我們自心的作用。

「我們應該在宗教和科學間取得和諧的關係,這在當今極為重要。宗教和科學應該以相互的瞭解和支持以平衡彼此。」

這兩者的關係可以這麼理解,法王解釋,科學向外審視外在的世界,而宗教向內審視內心的世界。科學提供給我們的是外在的知識,但只靠外在的知識,我們很難找到生命真正的本質和此生的意義。但宗教卻能帶給人生意義和深度,並且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

法王指出,科技愈發達,我們的心似乎愈散亂。而宗教好比是眼睛,透過它,我們可以看見此生更深、更根本的意義,同時也能看見自己此生該做什麼。這即是重點。總之,宗教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和深度,科學讓我們瞭解物質世界,使得我們在世上可以有所作為。因此,兩者實為互補。

接下來是現場的提問與法王的回答。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無常?

法王回答,多數人認為無常是負面的,所以寧可不去想它。但如果好好想一想,無常卻是能夠為我們帶來新的機會。有生必有死,然而持續為我們提供新機的,正是這個剎那生滅的過程。上午的情況不會跟晚上一樣,因此我們才得以有另一個機會。以正向思維來看待變化,我們便能有所啟發。

法王指出,如果我們接受出生,我們也就必須接受死亡是自然的過程。我們可以將一天視為一生地來觀修無常:早上起床是出生,晚上入睡是死亡。透過這樣的觀修,我們就能夠逐漸熟悉死亡的事實,進而接受它為人生的一部分。

第二個問題:慈悲和科學的關係為何?

法王回答,慈悲是本俱的,它是我們自然有的,但它的開展取決於我們的環境。例如人有說話的能力,但如果一個獨自在森林中長大的孩子,周圍沒有其他人可以交談,那麼他的語言能力就無法開展。同樣地,如果父母親經常談論慈悲,那麼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小孩,自然而然就會對慈悲感到熟悉,並且能夠進一步將慈悲開展出來。因此,我們說慈悲是本俱的,但它同時也是能夠變化和增強的一種功德。

法王解釋,阻礙我們開展慈悲的是我執。我執就像監禁我們的牢獄,我們必須將我執的牢獄打破,讓慈悲無限地開展,不再有人我對立的隔閡。以對慈悲的這種理解來將科學和佛教結合在一起,也就是以慈悲的動機進行科學的研究,這才能讓每個人的未來更美好。

第三個問題:修持施受法 (或譯自他交換)(藏文:tonglen)有什麼好處?

法王答覆,施受法源自噶當派,它主要是透過兩種方法來培養菩提心(為一切眾生的利益而求證佛果的發心):觀修自他平等和自他交換,而後者的修持需要非常強烈的愛他之心。

法王指出,有些人對這樣的修持感到恐懼,但這都是因為不瞭解這個訓練只是意念上的,我們並不會因此得到他人的痛苦,或是失去自己的快樂。我們在心理上這樣訓練自己,有一天當機會來臨時,我們就能自動自發地助人。所以,施受法只是一項預演,它是培養慈悲心的一種方法。法王表示,當然了,只是修持還不夠,我們還必須將它實際運用在人生的境遇當中。

第四個問題:如何鼓勵他人吃素?

法王回答,我們必須思維吃素的原因。就我而言,我吃素的主要原因是不忍動物受苦。雖然動物不可能開口告訴我們牠們的感受,但我們卻可以設身處地體會牠們的痛苦,僅這個理由就足以讓我們放棄吃肉。一開始,我們可以逐漸減少自己的肉量,之後再完全成為素食。

第五個問題:對死後捐贈器官的看法?

法王回答,在西藏,我們有所謂的施身法(或譯斷法)的修持,也就是將自己的身體觀想為食物供養給眾生。也有人死後將遺體餵食禿鷹,而這也是利益眾生的一種方式。雖然我們確實有在人死後的一段時間內不能驚動遺體的傳統,但如果事先就有以器官捐贈來利益他人的心願,而且也有足夠廣大的心量的話,我們就可以做這樣的捐贈。

接下來有幾個類似的問題: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一家人,請問如何處理家庭關係?

法王統一答覆,將自己的信仰強加到他人的身上,這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產生衝突。家人的和睦關係很重要,如果我們追求的是彼此的共通點及共同的快樂,那麼家庭關係就會改善。有時我們過於執著於自己的信仰,雖然宗教傳統有其重要性,但宗教所要達到的幸福快樂的目標才是最重要的。

在這個週末的開示結束前,法王動容地表示,小時候自己曾做過一個拜訪瑞士的夢,而這個夢終於在今天成真。同時,對於瑞士民眾接納藏人進入他們的國家,並且給予藏人多方的照顧,法王由衷感激。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