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歐洲弘法】法王噶瑪巴開示四聖諦(2-2)

時間:2016年6月4日
地點:法國  巴黎

2016.06.04-pm

下午開示的一開始,法王噶瑪巴首先簡單復習上午的開示:前二聖諦是以苦與苦因來說明受煩惱染污的狀態。接著,法王探討第三個聖諦——滅諦。

法王提醒,集諦的兩個層面是業與煩惱,而一切煩惱起源於我們將所感知的對境執以為真實:「所以,我們必須檢驗的是,我們執以為實的對境,究竟是真是假?」然而,這並不容易,因為我們是從「執境為實的角度」來進行思考,而這樣的思考模式不足以驗證我們認為真的就是真的。因此,為了檢驗我們所感知的是否就是真實,我們必須以另一種方式來思考。

經過仔細分析之後,我們會瞭解事物終究不是如我們所感知到的那樣而存在,我們所執著的真實存在,事實上並不是事物真正的本質,因此:「我們便能夠開展出極大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從執境為實當中解脫,同時相信自己可以從煩惱當中解脫。」

由於一切痛苦的根源是煩惱,而一切煩惱的根源是我們的執境為實。因此,一旦將自己的執境為實推翻後,我們建立在執境為實之上的煩惱便隨之瓦解;一旦煩惱瓦解後,我們的痛苦自然也就滅除了。

解脫主要是藉由去除煩惱而讓我們免於煩惱,而這就稱為「滅」,因為一旦成功地去除煩惱後,我們的痛苦就滅除了,這就是四聖諦的第三諦「滅諦」。在我們去除煩惱後所剩下的,被稱為「完全清淨相」(utterly pure aspect of phenomena),也就是我們尋求的快樂 。

第四聖諦——道諦教導我們,解脫痛苦、達到究竟永恆的快樂是有可能的,因此,修習道諦非常重要。三乘(小乘、大乘、金剛乘)三道各有不同的修持法門,但我們在講到道諦時,主要是三十七道品的次第修持。例如,我們從資糧道中的四念住與四神足修起,每個道次第都有它特別的修持內容。

法王告誡,在問自己是在道上的哪個次第之前,我們應該先問自己是否已經入道了?這個答案依我們屬於三乘中的哪一乘而定。小乘中,當行者生起無造作的欲求解脫之心時,就可以說是入道了。然而,在大乘裡,行者必須生起無造作的菩提心才算入道:

「如此,四聖諦完整地解釋了如何獲得究竟的樂和樂因,以及如何免於我們不想要的苦和苦因。」

接下來是現場問答。

第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覺得生活幸福自如,難以看見人生的苦,那該怎麼辦?

法王回答,這正是今天上午談到的問題——無法視苦為苦。所以,我們必須非常清楚三種不同的苦,苦不僅是苦受(苦苦),它還包括樂受(壞苦)以及非苦非樂受(行苦);表面上的樂受,最終仍然是痛苦的。

再者,我們應該自問:我們是否真能控制自己的人生?只要仍然受制於業力與煩惱的力量,我們就無法自主:「想要從三種苦中解脫,或從輪迴中解脫,我們必須從行苦中解脫。」如果不想要解脫的話,這些就都不相干了。

第二個問題:如何超越悲傷、增長內心的喜樂?

法王回答,這些是非常基本但難以回答的問題。不過,以他個人的經驗,他會建議,改變對某個經驗的標籤,就會改變我們對它的看法。改變對逆境的看法,我們就可能生起內在的喜樂。究竟而言,「如果內心滿足了,我們自然就會快樂。」。

第三個問題:如何滿足每個人的願望,實現利他?往往我們在幫助一個人的時候,會讓另一個人不開心。

法王回答,要滿足所有眾生的願望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每個眾生的根器、興趣和習氣都不一樣,我們無法透過一個行為或動作來達到這個目的。

菩薩的行持是盡力滿足眾生的需求,然而有些願望能達成,有些願望達不到。由於菩薩具有殊勝廣大的菩提心和勇氣,所以在遇到難以達成的事情時,他們會發願在未來予以達成。法王表示,許多人來找他幫忙,有時候他幫得上忙,但不是總能幫得了忙:「我開始瞭解,為什麼觀音菩薩要有四臂或千手:每隻手臂都代表著他能夠利益眾生的某項能力,而千隻手臂可以同時做許多事。」這就是我們需要的能力,這樣才能滿足所有眾生的願望。

法王建議,重要的是,我們要先看看自己是否達成眾生的願望。如果無法做到,我們就應該虔誠地祈願,希望自己日後有能力做到。

第四個問題:列舉說明「行苦」。

法王引佛經句:「掌中所置毛,若置於眼中, 能生大劇痛;眾生難覺察, 行苦之存在。聖者覺行苦, 如毛置眼中。」對於一般眾生,行苦就像頭髮放在手掌上,但對聖者而言,猶如頭髮掉到眼睛裡。

第五個問題:什麼是幫助歐洲目前的難民的最佳方式?

法王首先指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就有接納難民的偉大傳統。然而,法王同意這次的難民潮特別困難,因為難民人數眾多,歐洲國家沒有時間準備及規劃,而且彼此的文化不同,所以未來仍然不確定。許多難民來到歐洲是因為內戰和中東衝突的緣故,而西方國家於此也有部分的責任。法王表示,真正需要的是找到解決衝突的方法,否則難民還是會繼續湧入的。

第六個問題:出離心真正的意思為何?

法王回答,出離心就像是對自己的悲心。拿一個硬幣的兩面作比喻:當我們無造作生起想要從業與煩惱中解脫的發心時,我們就是生起了出離心;當我們具有想要幫助其他眾生解脫的發心時,我們就是生起了悲心。

第七個問題:共業所造成的集體痛苦。

法王回答,佛教文獻中,記載有許多在佛陀時代的例子。然而,許多人錯誤地將業力窄化為個體之間的關連而已,事實上恰恰相反,業力的作用是廣大、貫穿時空的:「從無始劫以來,我們便在跟全宇宙中的眾生建立關係。」法王強調,由於業力網的縱橫交錯與龐大,我們必須為自身與自己的行為負責,這點非常重要。

法王離場後,人潮依依不捨地向四方散去,保安人員接著為下一場的活動做準備。灰濛濛的午後,許多旅居法國的藏人已開始在場外排隊,等候參加特別安排的法王覲見。在一整天的開示後,法王一天的行程還沒結束呢!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