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療癒的傳統——藥師佛灌頂

時間:2014年5月31日
地點:德國   紐博格林賽道

20140531

法王噶瑪巴在歐洲的法座——蓮花戒學院(Kamalashila Institute for Buddhist Studies)位於德國的朗根費爾德(Lagenfeld)。這個地方與療癒的力量,具有千百年的深厚因緣:前凱爾特語時期(pre-Celtic),這裡是治療師聚集的聖地。不僅如此,它還與基督教有很大的淵源。從小鎮往下走三公里,有一座獻給聖裘道可士(Saint Jodokus)(西元600至668年)的禮拜堂。聖裘道可士是一位資助醫院、照料重病和農耕的大善士,他的生平與佛陀有許多類似之處:他雖出生為王儲,卻捨棄王位的繼承權,在林間過了八年的苦行生活。之後,他四處遊歷,生前便以療癒力和善行而聞名。

數百年後,朗根費爾德的一位公爵,在加入十字軍前發願,如果自己能夠活著回來,他便為聖裘道可士建一座禮拜堂,安奉聖裘道可士的舍利。後來,公爵果真安全歸來。為了履行承諾,公爵在自己的城堡旁,備妥成排的木頭和成堆的石頭,著手禮拜堂的興建。一天,洪水出現,將所有的建材沖刷到下游。公爵認為這是一個聖諭,代表禮拜堂應該建在這個新的地點。這座公爵為還願而蓋的禮拜堂,便是目前朗根費爾德小鎮下方的這所小教堂。直至今日,每年都有一個著名的秋季朝聖行程到此朝拜。

當年蓮花戒學院的主殿竣工後,接著開始一座大型佛塔的興建,而這座佛塔的地點便在這座禮拜堂的旁邊。由於塔內將會設置佛堂,弟子們便向法王請示壇城中應該供奉的佛像;呈報的建議包括釋迦牟尼佛、度母、四臂觀音和其他廣受歡迎的本尊,但偏偏沒有藥師佛,因為當時大家還沒意識到這段當地的歷史。很快地,法王回覆了,答案清楚又明確:藥師佛。因此,今天下午的藥師佛灌頂,延續這項古老的療癒傳統,可說是與蓮花戒學院的所在地極為相應的傳法。

今天會場內,壇城中的主要佛相已改為藍色的藥師佛。如前幾天的灌頂一樣,法王先在木雕的屏風後,進行前行修法約一個小時,而會眾則藉此難得的機會,同時進行禪修。接著,法王坐上法座,在念誦一段經文後,便暫停下來,給予會眾關於藥師佛的開示。

法王表示,就幾方面來說,西藏的傳統療法與佛陀的法教具有密切的關係。其中一個方面是病因的診斷,而病因可分為近因和遠因。疾病的直接原因和條件與身體有關,例如體內元素的衰損或病菌的入侵。但是,如果我們超越特定感染的治療或腫瘤的手術摘除,更深入地探究,我們便能夠發現疾病的遠因,而這些遠因與我們的心和心理狀態有關,例如煩惱、貪執等。一切疾病都是眾多因緣條件下的產物,所以,對於這些繁雜的關係進行分析,這極為重要。

現代生活面臨巨大的壓力和緊張,許多人因此出現心理和情緒的問題。這些問題的暫時疏解並不足夠,我們必須找到一個更持久、更深入的解決方案。心病要靠心來醫,心的煩惱必須以心藥來對治,因此,我們必須找到讓自心平靜的方法。對初學者來說,一個好的下手處,便是透過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灌頂,與這位心靈神醫結下法緣,而這正是法王今天傳授的灌頂。

翌日,法王將為蓮花戒學院的佛塔進行灑淨,而佛塔壇城中供奉的,便是法王指示的藥師佛。這不僅再次確認了蓮花戒學院與藥師佛的因緣,也為信眾提供一個修持藥師佛的所緣。

法王噶瑪巴向支持者致謝

當藥師佛的灌頂接近尾聲,法王歐洲之行的第一部分的課程也即將圓滿,法王欣慰地表示:「經過多年的等待,這次總算成行。這都是因為我們持續的希望和發願。這是我第一次踏上歐洲大陸;長久以來,我來不了這裡,而各位也很難去印度。雖然此行我只能到德國,但是在座有許多人從歐洲不同的國家來到這裡。現在我們結下了一個具義的法緣。於此,我倍感欣慰。」

「我這次能夠來到這裡的原因,主要是我在印度政府的朋友,他們的努力和支持。雖然他們不在場,我仍然要向他們表達我深深的感謝。我也要感謝藏人行政中央,尤其是達賴喇嘛尊者向來對我的支持和協助。沒有他們的協助和支持,這次絕對無法成行。此外,還有德國政府的大力援助,當地的佛學中心、歐洲各地民眾的共同合作。由於每個人的努力,這個最吉祥歡樂的活動才得以成辦。讓我們一同生起歡喜心。」

接著,主辦單位邀請兩百多名義工到台前,他們曾經參與活動的準備和進行。司儀宣佈:「這些是在幕後默默協助您的人。」全場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對於他們的付出和誠懇的發心,法王表示感謝。接著,法王以「感恩你們所有的人」(I'm grateful to you all) 並且直接以英文向大家道「再見!」(See you again!)而為歐洲之行的第一部分行程,畫上一個圓滿的句點。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