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召開第二屆噶舉傳承環保會議【第三天日誌】

法王噶瑪巴召開第二屆噶舉傳承環保會議【第三天日誌】

地點:印度 上密院
時間:2009年10月05日
報導:Tashi Paljor
攝影:Tashi Paljor

    會議第三天
     
    森林保育

    來自印度「世界野生動物基金」的善迪浦當(Sanjeep Pradhan)給了一場生動的森林保育演講。

    他首先說明森林與控制二氧化碳/氧氣存量的重要性。它們不僅在維繫人類的生命上扮演要角,同時也對孕育大量的多元生命形態極為重要。但是,目前森林已受到威脅,全球性的升溫正顯示了其具毀滅性的後果。

    冰河是飲用水的重要來源。全球性的升溫代表著冰河的消融與平原的洪災。氣候系統變得不可預測,有些地區受到颱風的肆虐,有些地區卻是乾旱連連,形成飢荒。
    保護環境的責任在於每一個人,我們應當積極行動﹔

  •         植樹
  •         使用可再生能源,如生物瓦斯
  •         鼓勵養蜂業
  •         開始使用有机肥料(利用蠕蟲)
  •         少用、多次使用、回收轉用

    善迪接著討論到重建森林的幾點成功要素:

  •         地點的選擇
  •         選用合宜的當地植物品種
  •         當地植物品種應具較高優先順位
  •         考量所種植的林木之用途
  •         在社區中討論植樹的計劃,特別是要與婦女們討論
  •         清理與整地
  •         如何進行種植計劃
  •         照顧幼苗

    創造自然美 – 普拉哈里寺的環保經驗

    堪布裘奇嘉森(Choekyi Gyaltsen)分享了位於尼泊爾的普拉哈里寺的環保活動。

    此寺建于小米與玉米田區。1993年時,寺院訂定了一個園藝計劃,然後在1994年開始種植。這個計劃得力於噶舉傳承大師們的啟發,並且將會持續地獲得啟發。原本的計劃只是美化寺院週邊的環境,但是當僧眾們瞭解到更多關於環保的問題時,這個計劃就演變成了環境保護的計劃。

    僧眾們的園藝知識,都是在他們實踐計劃時,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的。許多他們第一次種下的植物,不是太脆弱,就是被吃掉。所以,他們最後就設立了一個苗圃,來栽培幼苗與幼樹。透過種種的經驗,他們學習到了那些樹種能夠存活、那些無法存活,以及如何保護幼苗、如何在落葉木與長青樹之間取得平衡等等。這一段設立苗圃的歷程花了約有14年之久。目前寺院內,持續不斷地種植、重植、與照顧林木。

    重建天然泉源

    來自「喜馬拉雅自然協會」的生態學家阿爾銀香瑪(Arvind Sharma)講演重建天然泉源。

    阿爾銀指出,只有當水問題發生時,人們才會去思考水是從那來的。「喜馬拉雅自然協會」由英國高級專員公署(the British High Commission)贊助,目標是要重建達蘭莎拉附近的天然泉源,使得村民毋須依賴市政少有的供水﹔它同時也確保附近地區水源的清理與水質的清淨。

    水資源保護行動 – 隆德寺

    喇嘛嘉森索南 (Gyaltsen Sonam)演講隆德寺如何重建水源,以及如何聯合當地的學童一起來實施環保108準則。

    卓瑪林尼眾學院(Dolma Ling Nunnery)現場參觀

    這一天的壓軸是現場參觀實習,也是最令眾人驚嘆的一項節目,因為它將許多在會議中聽聞到的環保措施實踐出來。

    在卓瑪林尼眾學院,可以看到收集紙張與厚紙板的箱子。寺院留下畜養的動物糞便做堆肥,然後將它用於花圃與菜園。寺院從附近的河川汲水,貯存在一個池塘中,然後經過過濾後,便成了飲用水。如此,寺院就有了一個獨立的水源。

    寺院廚房的熱水是以太陽能加溫的,而寺院所興建的一個新的浴室,也是由裝在屋頂上的太陽能面板來加溫。浴室流出的廢水過濾後,則被用來澆花。

    寺院中同時也設有一個小型的紙張回收工房。在這裡舊報紙與其它舊紙張被打成紙漿,然後變成再生紙,再生紙則被製作成賀卡。賀卡可販售以增加寺院的收入。

{rsmediagallery tags="news20091005"}

 

年度新聞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