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2014年歐洲弘法行:「四加行」第一、二堂課

換個思維轉個念,具義人生在眼前

一個微細的心念,都可能造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甚至改變一切。

時間:2014年5月29日 上午

地點:德國,紐博格林賽道(Nürburgring),Bitburger Event-Center


首先要問候來到這裡的各位法友,和所有親愛的朋友們,大家札西德勒!

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從七歲被認證為噶瑪巴起,就開始跟歐洲的許多法友結緣,也在那時,我就希望有機會能夠來到歐洲。今年,終於真的踏上了歐洲這塊土地,見到了各位,我感到非常高興!

不僅是心情上的歡喜,更覺得好像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一件意義重大的大事。這次來到歐洲,感覺就像回到了家一樣,跟各位再次相聚,真的很高興!對於大家的熱情歡迎,也感到很高興,謝謝你們!

今天是我來到歐洲的第一次公開課程,有點緊張。我想仁波切也有點緊張,不只是我,甚至這個舞台好像都在晃動了。

這次講解的主題是「四加行」。與會的各位,有的已修學佛法多年,有的則是初學者,也有人只是對「佛法」有興趣,或純粹想來聽聽我講話等。無論如何,這次課程的主題「四加行」,卻是一個比較傳統且嚴肅的課題。因此,由於在座的各位,有老弟子、有新學生,我要一體適用地解說,讓每個人都接受,事實上是不太容易的。

第一部分:四共加行

第一共加行:人身難得

「四加行」分為「共同的加行」和「不共的加行」兩部分。第一部分共同的加行,也稱為「轉心四思維」,也就是「人身難得」、「死亡無常」、「因果業力」和「輪迴過患」。

首先第一個共加行:「思維人身難得」,無論是老弟子還是新學生,甚至非佛教徒,只要你想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這個加行對你而言,就是重要且必須觀修的。

「暇滿人身難得」的觀修,告訴我們在修持佛法的道路上,需要具備一個順緣具足、逆緣消除的人身。這裡談到「法」,我覺得並非侷限於宗教當中,所謂「修行」也並不一定是宗教的行為。

「修行佛法」,就是訓練自己在發心上、在行動上,成為一個具有慈悲心,不傷害他人的好人。因此,要達到如此的修行目的,我們現在具備的這個「人身」就格外重要,因為他可以幫助我們成辦有意義的大事,不僅是利益自己,更能利益到無量的生命。

■ 「人身」是我們完成自利利他使命的機會

這個人身,是我們完成如此使命的一個機會,而「暇滿難得人身」的觀修,就在幫助我們了解這一點。

人類本具有慈悲的特質,無一例外,這並不是宗教的理論,而是真實本然的情況。因此,修行的核心,就在於「開發」我們這本具的良善特質。

因此,修行並不是變成另外一個、和現在的你不一樣的人,不是變成一個奇怪的人。修行,也並不是脫離現實的,另外的一種生活方式。修行,就是在自己現有的生活當中去實踐,在自己的心性上去修持。

以前我說過許多次,很多人都肯定、確認自己「是一個修行人」,但是,卻無法肯定的回答,自己「是不是一個好人?」,這樣是不行的。因為,如果連「一個好人」都當不成,怎麼可能成為「一個好的修行人」呢?講回來,這裡的重點就在於,修行並非現有生活之外的另一件事,也不是要去成為另外一個人。修行就是開發自己的良善功德,這是非常重要的。

投生為人,就有機會成為一個良善的人,同時這也代表,我們有責任「要成為一個良善的人」。

以我個人為例,七歲之前,就是一個普通的孩子,沒什麼特別。七歲那一年,我被認證為「噶瑪巴」,但是被認證之後,並不代表我馬上就變成一個有力量的人,不像是打針或吃了什麼特效藥,不是那樣的。

我一樣需要慢慢地學習和修持佛法,需要這樣的過程。但是,很多人就開始對我報以很大的希望,對我很有信心,把一切都寄託在我身上。剛開始被認證的時候,我還覺得是一個玩笑,沒怎麼當真。慢慢的我發現,「身為噶瑪巴」,是有責任在身的。

講這段經歷,想要說明的是,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該盡的責任,無論是對自己、對家庭,或者擴大一點對於全世界,我們都有該盡的責任。

或許我的例子比較特殊,我得到了「噶瑪巴」的名號,而具有「噶瑪巴」這個特殊身分的責任,是顯而易見的。但我想說的是,我們其實都一樣,投生為人,都有自己該去完成的使命和責任。

■為什麼「慈悲」的門還關著?

問題在於,我們習慣於自私自利,總是忽視自己的責任。也或許問題是在我們自信心不夠,或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承擔責任。

有時我也遇到這樣的困難,就是自身的責任會成為一種壓力、一個難以承受的包袱。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我覺得是因為缺少慈悲之心。因此,「開發慈悲心」是至關重要的。我一直相信,「慈悲」是每個人本具的特質之一,但是,由於自私自利的習慣,使這個「慈悲」的大門,現在仍是關上的。

總之,「暇滿難得的人身」是如此的珍貴,當我們用它成就廣大利益的時候,一定要同時具備勇氣和慈悲之心,這是很重要的。

(休息30分鐘)

總之,這個暇滿難得的人身,能幫我們成辦人生中有意義的大事,但由於我們過於自私自利,因此侷限了自身本具的力量,像在一個自我的牢籠當中動彈不得。此時,我們應盡力生起慈悲心和利他之心,放大自己的心量,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自由,但不自私

對於「人權」、「個人自由」等價值,歐洲人相當重視,對個人的權益會盡量保護,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很多時候,若其中摻雜了自私自利的話,就不好了。所以我覺得,清楚分辨何謂「自私自利」,何謂「個人自由」或「權益」的差別是很重要的,不能搞混。

什麼是「自我」?這是我們必須認識的一個重要議題。我們時常搞不清楚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幻」,而誤把「虛假」當成了「真實」。這兩者的差別其實很大。

以「自我」為例,我們常以為,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我」存在,完全不需要依靠其他人,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穿的衣服、生活的一切,乃至我們的身體,從頭到腳,都是依靠別人而得到的,甚至呼吸一口氣,也都需要依靠他人。

當然,並不是說「我」不好,還是可以有「我」的想法,但要改變一個觀念,也就是要了解到這個「我」,並非獨立自主的,而是和其他一切息息相關、互為緣起的。

透過這樣的了解,你對周遭的一切,一定會更變得親切,並且會有責任感。因此,「緣起觀」並非哲學理論,而是一種有意義的生活觀念。且當我們領悟這個「緣起的我」的時候,自然就會覺察到生活的一切,都取自於大自然,因此自然會想要關愛、保護我們的環境。以上是對於「暇滿人身難得」相關的解說。

第二共加行:死亡無常

今天我不想談論「死亡」,想講的是「無常」。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經歷了生命中很多很多的改變,不管是生理上或心理上,連周遭的環境也改變了非常之多。對於這些改變,我們無法去制止,也並非誰去刻意造成的,自然的定律就是「無常」,無常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改變」。

■無常:每一秒鐘都是一次新人生

我們為什麼要思維「無常」呢?為什麼要去了解這種改變呢?因為我們以往誤解了,以為「無常」、「改變」就是「失去」了什麼。並不是這樣的。「無常」其實代表了一個嶄新的機會,一個新的決定。

「觀修無常」是為了幫助我們了解到,生命中每一刻的改變,都是一次嶄新的機會,因此,人生的機會是無窮無盡的,我們要把握這每一個機會,好好地做抉擇,這就是觀修無常的目的。

很多人可能童年受過傷害,之後一輩子都放不下,一直活在那樣的陰影、痛苦之下。也有很多人可能在年輕時曾犯過錯,之後內心悔恨不已,從此一蹶不振,一輩子都無法再次振作起來。

遇到這些情況時,「無常的觀修」就能發揮作用,它告訴我們:任何人都可以重新來過、都可以重見光明,過去傷痛的故事早已經結束,我們可以隨時開啟新的扉頁。

一個人可能只剩五分鐘的生命,但若是懂得觀修「無常」,他就能好好把握這五分鐘,他的人生就會一樣精采,一樣有意義。其實,每一秒鐘都是一次人生,因此,一個人只要認真去活,那怕只是一秒鐘,他的人生就是精采有意義的。

傳統觀念裡,一談到要觀修死亡無常,就會覺得「喔!我快要死亡了,慘了!」,心中感到恐懼痛苦。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觀修無常,是更積極地珍惜生命,那怕只是一剎那的時間,都認真以對,決不隨便浪費。

第三共加行:因果業力

「因果」、「業報」、「業力」等等名詞的解釋,現在在各種語言的字典裡都能看到。但有時太細太深的解釋,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摸不著頭緒,其實,對於「因果業力」,我們不需要想得太複雜。

這次我在飛機上,看到法蘭克福的景色,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到處是綠油油的一片,不像是在印度,樹雖然很多,但樹葉上都蒙著一層厚厚的灰塵。法蘭克福這樣蔥鬱健康的美景,給了我這個初次到來的旅客一個直覺印象,就是對於環境保護,德國人真的很重視,從這我們可以看到何謂「因果業力」。

例如一棵樹木的養成,首先是有人播下種子,接著呵護照顧,逐漸樹苗、枝幹、綠葉就會慢慢長成,最後蔚然成林。這樣的結果,來自於一念愛護大自然的善心。

■善用心念力量,作自己的救怙

這也讓我們看到,「心念」是有力量的,「善」的動機足以造成深遠的影響。因此,無論我們做任何事情時,自己的心念、動機、目標,是最重要的。而且在一切作為當中,都帶著責任感去做,這就是注重因果業報。

「因果業報」不僅僅告訴我們個人行為的重要性,也闡述了人與人之間,或者人與萬物之間的緊密關連性,一個人的行為,可以影響社會,甚至改變整個地球。因此,那怕只是一個微細的心念,都可能造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可能改變一切。

我們常會期待一個充滿神力的佛菩薩,或者某位上師,甚至是超人,能夠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突然出現並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就算上師的電力再多,也會有用完的時候,尤其太多人想要靠他充電的時候,很快就會用完的。

或者有些人的期待,是希望自己過去所做善事的果報,能夠趕快發生。其實與其總是向外期待、等候,不如期望自己內在的佛、內在的上師,換句話說,自己要懂得創造機會,自己要能發光發熱。

當然,我們內心的佛,目前還不是太有效率,他是佛,但還是一尊小小的佛吧。無論如何,真正的力量來自於自身,「因果業報」就是自己的力量。因此可以說,自己就是自己的救怙。

真正的力量是什麼?就是自己的心念,就是那一念善心。我們都要懂得愛惜自己,相信自己善心的力量,要有大的擔當。

第四共加行:輪迴過患

之前三個加行,即使非佛教徒也都能夠了解。但是接著講到的「輪迴、涅槃」等等主題,如果對於佛教的哲學沒有一點了解的話,可能比較難以理解。

■過度消費「地球母親」,果報正在發生……

一般來說,我們對於什麼是「苦」、什麼是「樂」,在這些「結果」上,可以分辨得清楚,不會搞混。甚至一個微小的昆蟲,也都知道要離苦得樂,這是所有生命共同的信仰。但是,對於造成快樂或痛苦等結果的「原因」,我們卻時常搞不清楚、不懂得如何正確地做取捨。因此錯把苦因當成樂因,反之亦然。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外在物質發達的時代,我們總是認為外在的物質能夠帶給我們快樂。也因此,我們完全沒有節制地、不斷地消費、使用各種資源。但人心的貪婪,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得到愈多,只會想要更多。而且,要以有限的地球資源,去滿足我們無盡的貪婪,更是不可能。如果我們繼續這樣貪婪的消費、揮霍,災難很快就會發生,事實上,現在已經正在發生了。

(下午第三堂課,法王教授「四不共加行」之四「上師相應法」)

 

法王課程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