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讖摩比丘尼辯經法會.《解脫莊嚴寶論》第二堂課

遏止不善,就是行善第一步

時間:1月9日早上八點半至十一點
地點:菩提迦耶德噶寺大殿
授課上師: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中文翻譯:堪布丹傑
--------------------------------------------------------------------------
口傳部分:《解脫莊嚴寶論》〈第六品〉49 頁起

邪淫的類別分三:種姓守護、主人守護和法軌守護。其初者,即與母親妹妹等行邪淫,次者,即與丈夫或國王所屬的婦人行邪淫,三者有五種,及雖是自己的妻子,而非支、非境、非十、非量和非理而行。其第一分支,由口或便道而行,非境,在上師附近或寺院及佛塔近前或眾人匯集之地而行,非時,于安住齋戒時或懷孕或哺乳或有光亮時而行,非量,行五次或以上,非理:毆打而行,抑或由男子或黃門之口或便道而行。其果報三者中,異熟果:將生於餓鬼,等流果:假設生於人中也將變為怨敵之妻子,增上果,將生於灰沙及大之地,差別者,在邪淫中以對彼母親亦阿羅漢者行邪淫者罪業極重。

妄語的類別三:他勝之妄語、大妄語和小妄語。其初者,即說上人法妄語,次者,及書對自他有損益之妄語,三者,及說無有損益之妄語,其果報分三,異熟果:將生於旁生,等流果,假設生於人中也將多遭誹謗,增上果,將生為口臭者,差別者,妄語中,誹謗如來、對上師亦說妄語,彼乃諸罪中極重者。

離間語的類別分三:強行離間語、側面離間語和暗中離間語。其初者,及當兩個密友面離間,次者,及旁敲側擊而離間密友,三者,即暗中做挑撥離間。其果報分三:異熟果,將生于地獄,等流果,假設生於人中也是親離友敵,增上果,將生於高低不平之地,差別者,在離間語中,以對聖僧說不悅耳語罪業極重。

綺語的類別分三:顛倒的綺語、世間的綺語和真理的綺語。其初者,及外道的唸誦和經懺等,次者,及戲謔的言論等,三者,及對不恭敬者及非法器者講法。其果報分三,異熟果,將生於旁生,等流果,假設生於人中,自己也是言不敦肅,增上果,將生於時令冬夏顛倒處。差別者,在綺語中,以令諸欲法者散亂罪業極重。

貪心的類別分三,於我所有之貪心、於他所有之貪心和於非二者之貪心,其初者,及對自己的門地、體態、功德、財物等耽著貪戀,心想,無有如我者!次者,及耽著貪戀對方的圓滿富足、心想,這要是我的該有多好!三者,及對於地下的財產等不屬於自他所有者耽著貪戀,心想,若歸我所有該有多好阿!其果報亦分為三,異熟果,將生於餓鬼,等流果,假設生於人中也將貪欲極大,增上果,將生於穀物惡劣之地,差別者,在貪心中,以奪取諸斷行者的財物之貪心罪業極重。

嗔心的類別分三,由嗔分而生之嗔心、由嫉分而生之嗔心,和由恨分而生之嗔心。其初者,及如同在戰場上嗔怒對方而生起殺害之心,次者,及如同在匹敵中擔心失去上風而起殺害之心,三者,及如同以前曾損害過自己,記仇而生起殺害等心。其果報分三,異熟果,將生於地獄,等流果,假設生於人中也將嗔心極大,增上果,將生於食物粗澀之地。差別者,在嗔心中以準備做無間罪此罪罪業極重。

邪見的類別分三,對業果的邪見,對聖諦的邪見和對三寶的邪見等。其初者,及對於比善惡業為樂苦果之因不承認,次者,及主張修行道諦不能獲得聖諦,三者,及做三寶非諦實見並予以誹謗。其果報亦分三,異熟果,將生於旁生,等流果,假設生於人中也將愚痴極大,增上果,將生於根本無果實之地。差別者,在邪見中以樹立見解此罪業極重。

惡語的類別分三,當面惡語、側面惡語和離間惡語。其初者,當著對方的面說各種惡語,次者,夾雜著無意義或玩笑而說對方各種惡語,三者,在他親友等近前說各種惡語。其果報分三:異熟果,將生於地獄,等流果,假設生於人中也將聽到各種不悅意之聲,增上果,將生於鹽鹹地、乾旱處和罪人之地。差別者,在惡語中以對父母或諸聖者眾說損害語罪業極重。

口傳部分:《解脫莊嚴寶論》〈第六品〉49頁至51頁
-------------------------------------------------------------------------
如同昨天《俱舍論》中提到:「彼等籠統而歸納,如應善與不善業,佛說各有十業道。」這裡的身三、語四、心三是「業道」但不是「業」。

去年的尼眾辯經法會前,我已經感冒,接著在辯經期間,因為早上、下午都有課程而病情加重,之後到了瓦拉那西,才診斷出來是肺炎,一個月都出不了門,只能待在房間養病,蠻嚴重的。

這次還好,雖然沒有生病,但因為一路從噶舉冬季辯經法會起,接著祈願法會期間活動眾多,實在有些疲憊,如果大家上課時覺得我有些不知所云,實在是因為我的身、口、意力量都已經用盡的關係。

■「不善」成立的條件

《瑜伽師地論》的〈攝抉擇分〉中提到,不善的造作,需要具備幾個條件,例如:對象(基礎)、心念、想法、煩惱、結果等等。以下會簡略的作一些介紹。

我們要知道「何謂十種不善」,先知道何謂「十種不善」,才會知道何謂「十善」。一般來說,所謂的十善的「善」,例如,僅是不殺生,是否就是十善的善?並不一定,那可能只是一種無記、中性的情況。

■瞭解「十不善」,才能瞭解「善」

所謂不殺生的善,是指緣某一個生命為「對象」,並在「心念」上知道殺生的過患,而生起「想要斷除殺生」的想法,並在「行為」上發誓不殺生,「結果」也確實沒有殺生,這樣才算是「不殺生的善」。

總而言之,了解什麼是「十惡」,才會正確了解「善」。也就是說,瞭解構成十惡的對象、心念、行為及結果後,才會知道善的對象、心念、動機、行為、過程及結果等是什麼。

以殺生為例,前面有一隻羊,這是「對象」,然而「羊」本身無法構成不善。同樣地,僅僅是「心念」,也無法構成不善。

「心念」中又分為三種:第一個為「認知」,意思是確認知道「是這一隻羊」。這裡特別提出「認知」這個條件,是避免認知錯亂的問題。因為如果誤把一個名為「扎西」的人當成「洛桑」,而去誤殺時,就不構成「認知」這個條件,只有在無錯亂的認知下去殺,才構成「認知」這個條件。

心念中的第二種是「煩惱」,煩惱本身並不是不善,只是一個間接協助生起殺意的助緣,並沒有直接造成殺生。如同某人放狗咬人時,實際咬對方的是狗,並不是那個放狗的人。

心念當中的第三種,是「動機」,就是「我想要殺死某某」的動機,這個動機本身是不善,因為若沒有想殺的動機,例如沒有想殺一隻羊的想法,就不會有磨刀、牽羊、來回走動等等準備的過程和行為。因此,這個想殺的動機、殺意,本身就是屬於不善。

再來講到「行為」,這裡是指殺生那個當下的所作所為,這也算是「不善」。例如真的抓了一隻羊,插入了刀子等等。宰殺的方式有很多種,以藏區而言用布悶死、或用刀切斷動脈等,總之若無宰殺的行為、動作,那個動物也不會死亡,因此宰殺的「動作」算是不善。

最後一個是「結果」。我們很難光看結果就論定是不善,以殺生而言,最重要是具備「想要殺」的動機,加上實際宰殺的身、口等的「行為過程」,才會構成十惡當中的「殺」的罪業。

講到這裡,有人會有一些疑問,:「想要殺的『動機』並不算不善。因為如同『煩惱』本身並未直接造惡,只是助緣而已。同樣,想殺的動機只是『想要去做』,並沒有直接造成殺生,所以僅是驅動身體或語言的助緣而已,應該不算罪業。」

這裡的回答是說:「動機」和「煩惱」還是不同,不同之處是,若你缺乏動機時,即使有煩惱,也不會構成罪業。例如有人很想吃羊肉,會有強烈想吃的貪心,但若他並未生起「我要殺一隻羊」的動機,也不會有力量驅使他身、語的行為去殺一隻羊,因此想要殺這隻羊的「動機」,才是造成「殺生」的必要條件。

剛剛主要談到「對象」、「心念」、「行為」和「結果」這幾個條件。

此處談到「心」時,會分為「心王」和「心所」。平時都有的是「心王」,而「心所」是剎那生滅的,當「根」對「境」時,心所才會產生。雖然也有所謂的「五遍行」心所,在有部《俱舍論》中提到是五遍行,但在上座部認為是七種等等。

總之,「身、口」的不善比較容易解釋,以上大致講過,但「心」的不善比較難解釋,也就是在對象、心念、行為和結果上,比較難以區分。

■區分心上的「不善」與「不善業」

以「貪心」為例,《解脫莊嚴寶論》中將「貪心」分為三種:於我所有的貪心、於他所有的貪心、於非此二者的貪心。其中第二個「於他所有的貪心」,才是真正的貪心,第一和第三種,並不算真正的「貪心」,意即,第一和第三僅屬於一種「貪求的心」,並不算是十種不善當中的「貪」。

以「貪求別人的轎車」為例子,「我真是想要那台車,如果我得到有多好」是貪心的動機。貪心的「行為」或「過程」是什麼呢?就是不停地幻想轎車的功能等等,並且幻想著因為不是我的而感到難過,是我的而感到快樂等等,這些都屬於貪心的過程。

之後心中持續地幻想,這樣的念頭一直縈繞在心上,直到某種程度時,想法會變得很強烈,會全心全意只想得到那台車,這時就是十惡當中的「貪心」。這種貪心屬於「貪欲」的一種,它屬於「不善」但不屬於「不善業」,此處的「不善」和「不善業」是有差別的,這部份比較複雜。

總之,這種貪心在初始非常強烈,過一段時間之後進入隨眠狀態,成為一種不明顯的貪心,換句話說,好像貪心沒有了,但一旦想到車子時,貪心又會再度醒來。

因此讓貪心現前,或者說讓貪心變得清晰的助緣,就是「動機」——想要得到這部車的想法,加上「行為過程」——不斷地幻想得到這部車,此兩者構成了貪的不善業,而「貪心」僅是一種煩惱、一種助緣,並不是實際造作者,因此不是業。

一般來說,煩惱分為「現前」及「隨眠」者,比喻而言,如同我們在容器中放入髒水,靜置一段時間後,雜質會沈澱下來,上面的水相對是乾淨的。以此為例,水混雜時,是煩惱現前,是一盆骯髒的水;過一陣子後,沈澱物下沈,則只是煩惱的隨眠狀態。

心裡雖然有隨眠煩惱,但若五根眼、耳、鼻、舌、身並未遇到各種對境——色、聲、香、味、觸時,煩惱也不會顯露現前,如同沈澱雜質的水未受攪動時,它看起來是乾淨的,但一被攪動時,雜質就會浮起來,「煩惱現前」就是此意。

因此,剛剛說心上的三種不善,是「煩惱」,但不是「業」,因為不善當中的「貪心」是屬於貪欲煩惱的一種,「害心」屬於瞋煩惱的一種,「邪見」屬於癡煩惱的一種。

例如春天不播種,秋天就無法收割,光是有貪心,卻沒有「動機」和「行為過程」的話,也就不會造成如殺羊等的結果。意思是「貪心」之上,要具備了「動機」和「行為過程」,才會成為十種不善之一:貪的不善。

以上是針對「對象」、「心念」、還有「行為過程」、「結果」等四部分的簡略解釋。

其中,《解脫莊嚴寶論》中提到很多果報,例如增上果、等流果等等,有些並不容易理解。舉例來說,惡語的增上果報,有些版本翻譯的是會投生為「罪人之地」,但此處並非指「罪人」,而是指「很多蠍子之處」。

■「異熟果」的苦樂,與「感受」上的苦樂,不一定相同

平常我們都認為,一切的快樂都是善業的果報,一切的痛苦都是惡業的果報,但此處所談的「異熟果」的快樂和痛苦,和一般「感受」上的苦樂,是不同的。

例如當你在做四十萬遍四加行時,腰酸背痛,身體的感受上是痛苦的,因此加行不一定會帶來感受上的快樂,但是異熟果報會是好的、樂的,這是一例子。另一例子是「吃肉」,暫時的結果是美味、香噴噴的快樂感受等,但吃肉的異熟果是否也是快樂?就不一定了。總之異熟果上的苦樂,和感受上的苦樂是不同的。

總之,雖然一般來說,善業會產生快樂的異熟果、惡業會產生痛苦的異熟果,但是因善而產生的增上果,也就是暫時感受上的結果,也有可能是痛苦;同樣因惡而產生的增上果,也有可能是感受上暫時的快樂。

■世間正見,就是相信因果

另外,具備世間正見,也就是相信因果,是很重要的。《俱舍論》中說:「俗邪見難除,由恒執異見;道邪命難護,由資具屬他。」意思是,世俗人難以斷除邪見,也就是說很難生起正見,這裡的「正見」,就是指「相信因果」。

《大毗婆沙論》解釋道:一般人平時會相信因果,但當情況緊急時,又會趕緊拿著香、花去祭拜世間天神,祈求加持,這代表他並未真正相信「三寶」和「因果」。

而出家人是透過托缽化緣為生,即使戒律精嚴的長老,一看到施主時,也容易變得趨炎附勢,這是由於出家人須由施主供養生活所需之故,因此一不小心就會去討好施主,這就被稱為「邪命」。

那麼,什麼時候才能生起世間正見呢?依照噶當派的一種說法,當證得加行道中的「中等忍位」時,才會具備世間正見。有人認為這是無著菩薩說的,但無著菩薩是否有這樣說?有待查證。

另外一位噶當派大師普穹瓦認為,當行者證悟資糧道時,就可以生起世間正見。一般的說法是,「生起世間正見」是指「當你對業力因果生起確信時」,因此,一般人只要對業果生起確信,就算並未踏入佛法五道十地的修持,也可以具備世間正見。

《解脫莊嚴寶論》講到各種果報,例如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等等。這裡提到「殺生」的果報,主要是短壽、多病、壽命已盡等等。講到「壽命已盡」此果報,其實無人能準確預知自己的壽命,有些人本來好好的,突然就死了,或者年紀輕輕突然就走了,這種情況,可以說就是「壽命已盡」。

藏醫典籍當中提到藥效的問題,過去一劑的藥量,現在已經不敷使用,需要增加兩倍才能稍有作用,例如一些草藥,雖然印度是佛法的發源地,是一個聖地,但因氣候炎熱,草藥的藥效比較差,西藏氣候寒冷因此藥效較強,蒙古更冷因此藥效更強等等。無論如何,有些人什麼藥都吃盡了,還是沒有辦法康復,這也是殺生的果報之一。

現在很多人為了身體健康,而吃多種營養補給品等,經典說,與其吃一大堆的營養品、藥品,或接受很多長壽佛的灌頂,不如一天好好持守不殺生戒,這樣身體會更健康,無病而且長壽。

■不求罪惡者的長壽、不求無意義的長壽

噶當派祖師也說:「不求罪惡者的長壽。」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很長壽,但是卻不停地造作殺生、害他的罪業的話,是毫無意義的,不只沒有意義,甚至造作了更多的罪業。因此,希望大家對於《解脫莊嚴寶論》中的十種惡業及所造之異熟果、增上果、等流果等等,更加深入地去瞭解。

佛陀在世的時候,對於許多甚深空性的問題,佛陀的大弟子們都可以無礙直接地回答,但如果被問及因果業力時,只有佛陀能夠作開示。總而言之,因果業報真的是非常深奧複雜的。

■臨終,是投生的最重要時刻

很多人一生當中積聚很多善業,但最重要也影響最大的,其實是死亡那一刻。有些人可能一生中都在行善,但臨終時卻生起大的嗔心,而讓他投生惡道。例如阿育王這位功勳彪炳的國王,是曾獲得佛陀授記的、百年後會出現的賢君,曾建立八萬四千座佛塔。

阿育王因病臨終時,有一位幫他搧扇子的仕女,可能因為打瞌睡,而不小心讓扇子打到了阿育王的頭。阿育王當時非常生氣,心想自己貴為一國之主,還被仕女這樣輕視,當下生起了極大嗔心而死,結果投生為毒龍。

因此,臨終時,在身邊的,最好是臨終者有信心的上師,而不要讓不信任的上師,或讓他生氣的人陪在身邊。因為臨終是關鍵,即使生前積聚廣大善業,但若在臨終時刻生起惡念,仍會因此投生惡道;或即使生前造作很多惡業,但死前懺悔,仍是會改變的。

■健康長壽,過有意義的生活

但是也不能一聽完就說:「那我現在胡作非為,反正臨終時再努力就好。」因為真正臨終時,例如遭遇意外或重病等痛苦,可能連「想」的時間都沒有。因此,活著的時候就要把握。

總之,各種長壽的方法都很重要,有一般、也有特殊的方法。一般來說,以藏醫理論而言,飲食和生活規律都很重要,尤其飲食很重要。藏醫學中提到,要將食物當成藥物來吃,如同按時吃藥一般按時飲食,而不要像是豬一樣拼命、過量的吃。此外,生活作息、運動也很重要,以僧人來說,要固定運動,保持身體健康,這是很重要的。

外在條件要靠飲食和規律生活等,來幫助我們得到長壽,而內在心要平靜、放輕鬆,也就是靠外在條件的運動和食物等,以及內心的調理,包括持守不殺生的戒律等等,相信我們都能得到健康長壽。

也有人在遇到困難時,就會動念說「還不如死了算了」,但不要說自殺(這行為)不可以,甚至連「想死」的念頭,希望大家都不要有。如果今生都無法忍耐痛苦逆境了,如何有能力面對來世無盡的痛苦呢?因此,希望大家不要隨便把「不想活了」掛在口上,或隨便動想死的念頭。

今生要健康、長壽地修持,如同《入菩薩行論》的願文:「願諸有情眾,萬壽永無疆,安樂度時日,不聞死歿名。」我們也要這樣多發願。今天就講到這裡。

法王課程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