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九天)

法王噶瑪巴第十八屆噶舉冬季辯經大法會開示
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九天)

課程:《無死甘露妙樹》又稱《《百段引導文》》
教授:尊勝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地點:德噶寺大殿
時間:2014年12月11日(圓滿日)
藏譯中:倫多祖古


第十八屆辯經法會《百段引導文》課程在今天將暫時告一段落,對於這樣的引導文,希望不僅停留於唸誦引導文本文,我也盡力為大家講解,但這樣的講解其實並非易事,同時因為時間限制,變得更為困難,未能像所想地為大家講解。

如同昨天講的四座上師瑜珈,也就是「四座上師相應法」,由於是密法修持,因此不能廣傳,因此youtube及網播等公眾傳播管道上,對於四座上師相應法的內容,希望能撤下。

因為我昨天在講解上師相應法時,只是自己稍做準備而做的講解,希望大眾不應只是依靠我所講的去修持,應當在具德上師近前求受灌頂和引導文,一步一步如理如法去修持,昨天所講,只是基於呈現一個非常圓滿的緣起之故,而稍做講解,希望大家謹記。

過幾天辯經法會就要結束,之後是大祈願法會,行程中會有第九世噶瑪巴所做之「知一全解灌頂」,共有二十四尊寂靜本尊的灌頂授權,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一次性地將二十四尊寂靜本尊灌頂傳給大眾。

■關於「知一全解」灌頂

之前準備要傳授勝樂金剛灌頂,但受時間限制而無法進行,因此改為「知一全解」授權灌頂,基於「授權」之故,還未得到授權前不能得到大灌頂,而在「知一全解」中,大部分寂靜本尊都是屬於事部或行部瑜珈,因此首先在這大灌頂之前,先必需要先求受事部的灌頂。

在事部瑜珈種姓,分為出世間三種,包括如來種姓、蓮花種姓和金剛種姓三種,而當你獲得如來種姓灌頂,就可代替蓮花種姓及金剛種姓的灌頂,因此僅獲得一灌頂就可代替其他,但不同上師也有不同見解。

而如來種姓為三者中屬於首席,因此獲得如來種姓灌頂後,可因此代替其他兩種灌頂。若如來種姓主尊是釋迦牟尼佛,也就是依靠釋迦種姓的續部。薩迦派有釋迦種姓的匯集總集,其中有此灌頂,因此這次迎請 薩迦法王天津仁波切,特地並盡力敦請法王前來,會在十二月二十日上午,傳授「釋迦三誓言」灌頂。

傳法上師是薩迦法王,因為薩迦法王是具足聖賢之大德,在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傳記中,也可以看到與法王相關之傳記,這兩位法王之間關係密切,十六世法王也特別尊重薩迦法王,因此此次特別迎請 薩迦法王前來,希望藏傳佛教各教派的弟子之間,可以水乳相融、誓言相合,依此緣起,而讓格教派更加和睦,也希望大家如是謹守。

今天是辯經的最後課程,因此在此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會跟大家講三句忠告。藏族多半都會說「講三句」,但這三句有時會花上幾小時。

噶舉傳承祖師說,所謂「聞、思、修」,就是用以扭轉、對治頑固的自相續,因為我們的心恆常處於過失之中,如同機器故障一般,既然故障,就要去改造他。

但我們的心無法只用扳手來修理,例如牧區在處理堅硬牛皮、使其柔軟時,過程繁複,最初要塗上水、之後塗上酥油,然後反覆搓揉,同理,我們的聞思修也如同搓揉一般,將自己頑固的心,依照聞思修方式來轉變搓揉。

如果聞思修可以成為扭轉心之法,那聞思修也因此具足真實意義,否則也將落入空虛,毫無意義。最初我們都進入佛門,守持出家僧相,而既然求了出家戒,就要守持出家僧相,就不應有失於出家相。

例如噶舉祖師說,如果父母有幾個孩子就會商量讓誰出家,笨一些、醜一些的孩子如果讓其來負責守住家產,可能一事無成,因此讓他去學佛,就將他送到規模大的寺院,或有些小孩很頑皮總是打架鬧事,父母就會說,這樣下去可能會惹上官司,不如讓他去出家吧。

因此把沒用的、看似無成就的小孩,都送往寺院出家,這是當今社會的現狀,把最好的孩子留在家中守護家產,把不好的送往寺院,當然並非全體如此,但也有此案例,例如如果考試不及格、找不到工作者,逼不得已、無處可去、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孩童,就會被送去寺院。

■只要穿上僧袍,就離輪迴窮盡之日不遠

無論如何,不論是否被父母逼迫進入寺院,只要你進入佛門、穿上僧袍,就已經實為殊勝,這是你前世的願力和業力,證明你仍有福報,因為依靠出家身相,就代表你距離斷除輪迴的果位不遠了。

因為佛陀曾授記,在釋迦牟尼佛時出家人,在彌勒佛時期就會獲得果位,或千佛成就時就會成就佛果,代表輪迴就有窮盡之日,因此僅是出家這行為,就非常圓滿,依照釋迦牟尼佛的加持及前世願力,值遇善知識、得到各種教導,並善護戒律,靠此也可獲得成就。

雖然每個人出家入佛門的因緣不同,依靠各自精進努力,也都有機會成為大德、善知識。例如瑪爾巴大譯師被送到卓米譯師處學習,你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其實主要原因,是因為馬爾巴大師習性頑固,父親就想說,或者他日後會殺人或被殺,實在很危險,還不如讓他去修法,可能會更有利益,因此把瑪爾巴大譯師送去卓米譯師近前。

最後瑪爾巴大師成為聖賢大德,成為大成就者。雖然最初因緣是這樣,但只要自己努力,最後也能成為正士,更可以成為大成就者。

既然你已經出家成為僧尼,就要依照釋迦牟尼佛在戒律中所講,要如理如法去守護。「僧眾」應當是如何行住坐臥等、護持何種戒律等等,然而,有人會穿上綢緞的裙子,就如同蕃茄般的鮮豔顏色,在裙子左、右兩邊,各刺繡上十八個刺繡圖案等,在戒律中未曾說過,要穿飾如此華麗。

出家後反而有些僧人穿得更華麗,將「知足少欲」忘得一乾二淨,反而追趕流行,例如裙子、批單,有人會說「這顏色是非常流行的」、「這是現在最流行的綢緞布料」等,我覺得這毫無意義。

往昔噶當派歷史中有此戒律,在施受化緣時,施主和比丘間要放一個小木棍。當功德主供養食物時,若中間不隔一個木棍,則比丘不會受取供養,有此說法,當時有老婦的田地被搶走,聽說這典故後,就對僧人說,實在太後悔了,若當時那位僧人搶走田地時,若能在田地邊上放置木棍,就不會被搶了,因此可見當時戒律非常嚴謹。

同理,符合戒條的結夏安居,自然會產生清淨相,否則若不去守持,就很難起清淨心了,如果不去守護,就和戒律之中闡述的戒條有所違背,就成為「頑僧」了。

■善為守護清淨的「聞思修」

頑僧就是,他們最初背誦一些經文,但對於所背誦的經文義理,並未理解,也未能結合自相續去行持,因此落入到各鄉村城市修法事。也就是說,最初雖然背誦經文,之後卻淪落為依靠唸誦儀軌謀生之計,而且總是看到某人過失,覺得他人所做都是錯誤等,成為總是在指責他人過失的人。

釋迦牟尼佛曾說過,往昔曾有年輕比丘對年長比丘說,「你長的像個猴子」,之後這位年輕僧人雖心生懊悔而去懺悔,並因懺悔之心而得以未墮地獄,但仍因此戲言產生之業力,而轉世為五百世的猴子。

大家口上都會說因果業力,但若僅是以開玩笑方式來說,都會轉世猴子五百世,因此可想而知因果多麼嚴密,雖然口上可將因果講的頭頭是道,但若未能結合行持,也毫無意義。

要將聽聞的法與自心相續結合,不然若將法成為貪執的工具,就背道而馳,因此要將所聽聞教法結合自心,讓自身行誼非常調柔。

總之,對於聞思修法者,應當對所有教派都升起清淨心,都應如理如法地升起淨信,了知上師身口意功德,一步一步升起淨信的話,你的一切修法都會進入軌道,而邁入解脫之道,否則若不如理如法修持,可能也會墮入三惡道。

這並非僅是辯經法會期間,各佛學院修法時,我們應當最初有無任何謬誤的發心和動機,即使僅僅聽聞到一句佛法,也要讓所聽聞的佛法成為煩惱的對治法,如果能如此,就證明你修的法有所意義,希望大家謹記於心。

再多說也無太多利益,在《百段引導文》的口傳期間,各位佛學院學生及很多在家信眾前來聽聞,因為我大部分在唸誦,而引導文目前也沒有中英版本,因此大家也不知其所以然,可能有些不稱心。

但因為主要聽眾是各佛學院僧眾,因此我也很難滿一切所願,對於你們每天不辭勞苦的都來聽課,我很高興,在因緣上,也讓我信心增加,因為這代表你們對我的認定和肯定,在此謝謝大家!

第一天我也和各位說過,例如多竹欽大師說,對於講法者,即使具備千種過失,即使在此過失下連站立都困難,但所講之法具足實義,是善說之法的話,如果(聽聞者)能修持此法,也會有所成就,也就是說,雖然講法者有過失,但不代表所講之法有所過失,希望大家在修持上,懂得善巧的取捨。

之前我也說過,我從被認證為噶瑪巴時,當時並沒有任何要做噶瑪巴的準備,我沒有任何準備,當時我只有七歲,之前我還不知道什麼是噶瑪巴。

■「承辦眾生事業」並非只是一人的責任,希望大家彼此幫助

很多人問過我,當你被認證為噶瑪巴時,你有什麼感受?很多人這樣問我,我就說,我沒有什麼特別感受,只會盡力把握機會去承擔,所謂「快樂」及「具足實義」,如果要秤重量的話,即使沒有太多「快樂的日子」,但因為有責任之故,盡力承擔責任,因此不快樂也沒關係。

總之我一直在盡自己全力去承擔責任,但大家也知道,所謂噶瑪巴,已經有九百多年歷史,歷代噶瑪巴都是聖賢高僧大德,這個責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你們自己可以想想看,如果你是噶瑪巴,你會怎麼做呢?如此想來,就會知道這絕非易事,隨隨便便給一個人安上一個噶瑪巴名號,會有如何感受呢?這絕非易事,非常辛苦,也遇到很多困難,又不能和人訴苦,因為諸佛菩薩都是為了利益眾生,而前來世間救度眾生,如果他們喊苦叫累的話,應該是他們要自覺慚愧。

因此,我都在盡自己全力,在行持、承辦佛法和眾生的事業,我之所以要這樣講,並非是要炫耀我做很多事情,而讓你們感謝、獎勵我,並非如此,而是說,對於承辦眾生事業、護持噶瑪巴事業,這並非僅是我一人責任,希望大家也要齊心合力的幫助。並不是說都「應該由他去做,我們沒有任何關係」。

把責任推給一個人,就很困難,有一天迫不得已時,我獨自一人會很難承擔責任,因此希望大家都可以齊心合力。

我為大家傳法及講解引導文時,有人會說講得好、有人說講得不好,有人說會講法、有人說不會,我並不是自大說我會講法,而是迫不得已,總之這些都不重要,我希望我們大家可以一起擔負起這責任,來承擔起佛法和眾生事業。

否則僅是我一人去承擔責任會很困難,因為並非我一人,噶瑪巴還會有更多轉世,因此如同人與人一樣需要彼此依靠,希望我們可以彼此幫助,謝謝!

法王課程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