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二天)

法王噶瑪巴第十六屆噶舉冬季辯經大法會開示
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二天)

課程:《無死甘露妙樹》又稱《百段引導文》
教授:尊勝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地點:德噶寺大殿
時間:2014年11月30日
藏譯中:倫多祖古

經中曾述,除祈請上師外,別無更殊勝之法。往昔噶舉傳承祖師格外注重「虔誠信心」。如密勒日巴大師獨自一人,身處渺無人煙的偏靜之地,即使生起嗔恨心也無對象可發、無人可相談,即使心中痛苦萬分,也無人可訴苦,心中的快樂也無人分享,因此即使非常快樂,或心情惡劣想痛哭傾洩,都無人理會。

在此偏僻山間,即使心中萬般痛苦孤獨,但密勒日巴大師只要一想到上師的功德,就會生起虔誠信心,因此,上師的加持連續不斷的湧入,各位上師亦一如既往的、持續加持著密勒日巴大師。

即使大師舉目無親、如同野獸般居於山間,但大師的心中不斷觀想著上師,就如同在心中釘著木樁般,抱持著摯誠信念,因此上師們的加持也持續灌注、眷顧以密勒日巴大師。

又若倉巴大師身處果倉區山洞中,修持十二年,他曾言,我將閉關打座,直至與山岩、衣服合一,直至此刻,我才會起身。

也就是說當別人想到「果倉巴」時,會立即聯想到「山岩」,想到「山岩」時就會想到「衣服」。最終果倉巴大師也做到了,以「人、岩、衣三者合一」聞名於世。大師依照赤誠猛烈的虔誠之心,如是不斷祈請著上師,對上師的遙呼聲,持續迴盪於山谷之間。

■思維諸佛菩薩和傳承上師的功德,祈請上師

接下來,思維諸佛菩薩和傳承上師的智慧、功德、大悲、事業,以此來祈請上師。

雖然自己不具備在往昔諸佛菩薩座前聽法的福報,但諸佛菩薩及往昔大師的功德,都已總集於上師身上,因此,觀想諸佛菩薩和傳承上師的功德都總集於上師,從而祈請上師。

很多傳授引導文者,在口傳時都會以匆匆唸完方式作結束,聽者也以此為足,但一般來說,對於引導文,我們應當反覆燻習、盡力讓引導文中的訣竅功德,能融入自相續才是,但講者和聽者都未在此方面下功夫,因此讓「念頌引導文」成為一種外在形式,如同經函被束之高閣一般。

就如同我們總是不斷敦請著上師能傳法及舉行灌頂,我們不斷如此祈請著,但佛祖釋迦牟尼佛所傳授的八萬四千法門,以及蘊藏了百卷佛旨的大藏經,我們卻常只能望而生畏。

當一位行者已經依止一位殊勝的具德上師,且上師也已傳授了殊勝訣竅之時,行者就已經有可依循的解脫成就之道,但此時若行者不加實踐,僅停留在「聽聞」及「獲取訣竅」的階段,那你得到訣竅與否,是毫無差別、也不會因此產生利益的。

■獲致佛果位的最殊勝順緣,就是「暇滿人身」

「人身難得」中的「人身」為何難得?此處依序闡述十八種暇滿難得人身。在地獄、惡鬼、旁生、邊彼地等,無法得到閒暇修持佛法,因此稱為「八無暇」,例如置身地獄者要忍受寒熱痛苦、惡鬼遭受飢餓痛苦、旁生遭遇役使及瘖啞之痛苦,天人在散逸狀態等等,都無法修持佛法,而「瘖啞」,不僅是口啞,更是心中愚痴。而「從八無暇中獲得閒暇」,即稱為暇滿人身中的「暇」。對於真實究竟的解脫佛果位,最殊勝的所依及順緣,就是獲得暇滿人身。

其中包括「十圓滿」及「八無暇」,「十圓滿」是「順緣」,「八閒暇」是「遠離違緣」,因此「十八種暇滿」指的是遠離違緣、具足順緣的人生。

我們一定要瞭解到,我們具足暇滿人身,有此殊勝機會及所依的珍貴意義,若能瞭解則再好不過,但其實對於「暇滿難得」的珍貴,一般人甚難瞭解,因為對於地獄,我們難以想像;對於餓鬼我們,也甚難體會,而傍生的處境,是我們眼前所及,但我們總會將「人」和「動物」區分開來,說人是萬物之靈,而把傍生視為低下,因此也難以感同身受。

此處所指的「愚痴」,其義和「邊鄙地」意義相同,相對於邊鄙地的是「中土」,也就是有佛法傳布之處。

「邊鄙地」是八無暇之一,丹珠爾中對此曾有細述;顯宗也有《八無暇經》,我有將此中文版陸續翻為藏文,目前差不多已近尾聲了。「邊鄙地」就是「無四眾之處」,也就是說,有佛法的中土,若無四眾,同樣是邊鄙地。

■「遠離違緣、得到順緣」時,代表我們肩負著特別的責任。

現今中東地區戰亂頻仍,若我們身處於那樣的戰火之中,自己性命能否保存都是未知之數,更別說去修法了,同樣地,地球上也有很多地方正遭受飢荒與旱災,甚至當無水可飲時,只能用牛羊尿止渴,若我們置身此地,又當如何呢?我們若落入各種戰亂飢荒等悲慘之地,將會如何呢?

因此,要時刻反思自己現下所具足的順緣和條件,並對於所具足的修法順緣,我們應心存感恩,且備加珍惜。

當我們擁有這「遠離違緣、得到順緣」的機會時,代表什麼呢?並非代表自己很了不起,而是代表著,我們有一個特別的責任。

當我們具足這樣的順緣,而遠離萬般違緣、有此珍貴良機時,更應生起責任心,為欠缺機會的人著想,將心比心的去利益他們,如此我們才能體會到,「什麼才是所謂的『人身難得』」?從自心出發,瞭解到自己已獲良機,並善加利用,讓自己的人生具足實義,同時也利益到其它眾生。

在伊拉克有位五、六歲左右的小女孩,媽媽已在戰爭中過世,她在學校外的柏油馬路上,畫了一個像母親的圖案,她小心翼翼的把鞋子放在圖的外面,而自己就窩睡在圖的中間,如同在媽媽懷中睡覺一般。

小女孩的母親已經去世,因此她只能用畫圖的方式,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和需要,而得到些許安慰。這小女孩只能睡在馬路圖案上,來想像睡在母親懷中,與之相比,我們不像小女孩在五六歲稚齡,就失去母親,而且不論從任何方面,都具備圓滿順緣,但若聽從自己欲望,則永遠不會滿足,更不會善思進取。

■「知足」本身就是一種財富

有位善知識曾言,「知足即為本俱財」,不需去尋找,自身已具備,若能心存知足之念,就是富人,相對的,若不知足,即使已身擁幾百萬美金,還是倍感匱乏。

講到「知足」本身就是一種財富,現在我們有眾多順緣、遠離諸般違緣,別講地獄、惡鬼、傍生等太遙遠的事物,現今世界上,我們身處聖地金剛座,想吃有吃,想坐有坐,生活條件也可說相對圓滿。但有時太圓滿時,反而會覺得不足為奇,認為理應如此。

往昔我在楚布寺中,僧眾的房舍要自己出錢出力,由自家出錢,自己修自己建,無人援助,自己吃食要自己料理。當我到楚布寺之後幾年,寺中有新增上午和下午的喝茶時間,下午有茶可喝時,大家就覺得很了不起、很滿足,不然大家都是自己在僧舍之中,自己負責料理飲食,無人會補給食物,自己的一切生活都要自己打點,有時還會被僧眾主管責罵,但他們不會有半點怨言。

相對地,在印度的僧人們,吃住穿坐墊等都由寺院出,大家就視為理所當然,覺得「我到了辯經法會,他們不準備(這些物資),由誰準備?」有時還會覺得哪些地方準備不週。這些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的物資,其實都並非從天上掉下或地上長出來的,是由各方出錢出力才完成的。

例如去年祈願法會帳棚裡的睡墊,第一年大家說太薄,第二年加厚,第三年、今年還從南印度特別製作,光是坐墊就花去三十萬左右,這些物資,都不是憑空出現的。

我們(出家人)沒有做買賣,物資都是由各信眾所供養,而具足信心的功德主也並非都是富豪,而是將僅有之物供養給僧眾或就算即使富足八方,也是他經由自身努力掙錢,創造財富後才供養,並非是憑空擁有財富。

有時當我們順緣太過具足、太圓滿時,大家會覺得一切理所當然,覺得本應該如此,因此我們應當善加思考,有此順緣,代表我們擁有了特殊的機會,也代表一種特殊責任。

所謂「暇滿人身」、獲得殊勝人身時,代表我們有機會去修持獲證解脫佛果的法門,所以,我們應當去盡力修持,讓自己獲得解脫並圓滿佛果位。有此思維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來講十圓滿;五自圓滿和五他圓滿。

■以「腳邊就是地獄深淵」之恐懼,來修持「暇滿難得」

不應虛度此具足圓滿暇滿的人身,而應讓其具足真正意義,從而對眾生升起悲心,對上師生起信心,將一切罪業視為如無底洞般畏懼遠離,以觀修暇滿難得。
當如何畏懼三惡趣之苦?應將「八無暇」觀為八巨大坑洞,自己置身坑洞邊緣,由於己身搖搖欲墜,而瑟簌發抖,唯恐足底打滑,會立即墮入坑中一般,以此心態去面對三惡趣。

法王課程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