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四天)

法王噶瑪巴第十六屆噶舉冬季辯經大法會開示
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四天)

課程:《無死甘露妙樹》又稱《百段引導文》
教授:尊勝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地點:德噶寺大殿
時間:2014年12月2日
藏譯中:倫多祖古

臨終時出現諸般彌留景象,即使你高居國王寶座,死亡來臨時也無計可施,僅能隨因果定義而流轉生死;即使你是擁有千軍萬馬的將領,即使他們層層捍衛,也無法阻止死亡的步步進逼。無論如何德高望重的善知識,擁有萬千弟子,但死亡來臨時,也得與弟子分別;不論高低貧賤貴富,在死亡前都一概平等。

死亡無常如同朝露閃電,死亡因緣無數,順緣卻是少之又少,即使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的財物,當死亡來臨時,也多財富也無法多買到一分鐘。

■能夠正常、連續地去呼吸,其實已是一種奇蹟

例如《致親友書》、《寶性論》、《入行論》等論著中都著重的講到死亡無常的觀修。

《致親友書》中說,死亡會於呼氣吸氣與睜眼閉眼間突如其來,當你呼出去氣後不能再吸時,死亡就已到來,或者在你閉眼睡覺後,無法再真開雙眼,那麼你已經撒手人寰了。

例如醫院的病房中,有人在呼吸困難時會被插上氧氣罩,因為他已經失去正常呼吸能力,只要一摘去氧氣罩,就會死亡。如今我們能正常呼吸,也並非儘是一分鐘、一小時、一個月或一年而已,而是連續不斷地呼氣吸氣,其實這是非常神奇之事。

「呼吸」是一件再平凡不過的事情,平常我們毫不在意、也從不擔心,但當我們靜下心,去想一想「呼吸」這件事時,就會察覺到,自己是如何連續不斷的呼吸,那麼,呼吸是怎樣產生的呢?

我們所呼吸的氧氣,是從何處而來?科學講是從外在的花草樹木所產生,我們呼吸所需的氧氣,每一次都需要萬千的因緣連結,才能形成,這種千萬的因緣才能提供我們一次的呼吸。

而我們的「呼吸」並非僅一次就足夠,我們之所以能夠連續不斷的呼吸,都是因為諸多因緣和合而產生。呼吸是如何努力或花錢都無法得到、購買的,我們現在能夠自由呼吸,是依靠諸多順緣才得以具足的,因此,僅是能呼吸,就已經是非常有福報、非常神奇了!

《寶鬘論》中提及,死亡因緣很多、生存因緣很少,若兩者比較,生存之因更是少之又少,有時生存之因緣,最終也會成為死亡之因緣。

因此思維這一切無常後,就應立即去修法,因為臨終之時,僅有修法能利益到我們,其他任何事情都毫無助益。

《入行論》中提到,臨終時,今生一切都無法由他人分擔,不論親友僕人有多少、感情有多深,其他人對自己都愛莫能助。自己的苦樂因果,都要自己去承受,無人可分擔,自己的苦樂主導權都在自己,所謂「因果、因緣」也需要自己去造作,這是至關重要之事。

我們被煩惱和罪業所纏繞,就如同已經病入膏肓的瘋子般,被所知障和煩惱障所蒙蔽,被關在世間的監獄中。

●依靠上師傳記及教言觀修無常

格西敦巴的傳記之中提到,有一個人在饒塔,格西敦巴就跑過去問他,「你在幹嘛?」那個人說「我在修法,我在這饒塔」。格西敦巴就說「你繞塔非常好。如果你能修真正的佛法的話,那最好!」這個饒塔的人想想,繞塔肯定不是真實的修法,因此停止繞塔,然後想,喔,應該還有其他更真實的佛法,可能是念誦經文吧?因此他就去念誦經文。

格西敦巴看到他在念誦經文,就問他,「你在幹嘛?」這個人說「我在修法」。格西敦巴就說,「喔,念誦經文很好,但是你還是修持真實的佛法吧!」格西敦巴又這樣說。他又想,「念誦經文也不是真實的佛法。那麼真實的佛法應該是什麼呢?」,他心中油然生起了很大的疑惑。

他想,「喔,原來念誦經文呢也不是真實的修法,那麼觀修打坐可能就是修法吧」。然後他就端直著身子,在那邊打坐。格西敦巴又跑過來,問他,「你在幹嘛?」,他趾高氣昂的回說「我在修法」,並暗自竊笑想,格西敦巴現在可能不會跟我講這不是真實的修法吧?

結果格西敦巴就像之前一樣說,「喔,你打坐很好,但是你還是修真實的佛法吧。」這個人他也頭大了,問說,「你所謂『真實的佛法』,究竟是什麼呢?繞塔不是修法,念誦不是修法,打坐不是修法,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修法呢?」

■若未能意念「死亡無常」,任何修法都將淪為世間八法

格西敦巴說,「所謂的修法就是『捨棄今生,憶念死亡無常』」。依靠死亡無常而鞭策自己,覺得自己真的時間不夠用了,對世界生起厭離心,對修法生起精進心的話,才能稱之為修法。

否則的話,不捨棄今生,也不憶念死亡無常,那麼你不管是修持什麼樣的法,都只會成為世間八法的一個部分,不會成為真實的佛法。

格西波多瓦平常在講法時,會分為早課跟晚課兩個時段,當晚上傳法後,格西波多瓦總會說,「今天晚上如果我們沒有死掉的話,那麼明天我們會繼續課程。因為今晚,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每次格西波多瓦都會這樣講,因此就流傳出一個稱謂:「無暇波多瓦」。

有位弟子看到波多瓦的房子有根柱子傾斜,就跟波多瓦說,應該換掉這傾斜的柱子,不然會很危險。格西波多瓦回答,不用換柱子,都不知道是我們去換柱子,還是柱子會換我們,可能沒等到我們換柱子,我們就先死了,所以還不如繼續修法。

■所謂的「佛教徒」,就是能時時刻刻為死亡做準備

岡波巴大師說:「何謂佛教徒?就是時時刻刻都在準備著死亡,即使死去也了無遺憾,應在當下這一座,立刻去修持」。

噶當派祖師說:「一切所聞之法,都應即刻去實踐」。修法不應推到明天或後天,明日復明日的推脫,得不了任何成就。因此,「法」應該「熱騰騰」地去修。

喀讓岡穹大師在雪域藏地非常聞名,藏地有「頂髻莊嚴」和「耳飾莊嚴」兩個尊稱,「耳飾莊嚴」是喀讓岡穹,而「頂髻莊嚴」就是密勒日巴大師。所以這他們兩位被尊稱為「雪域二嚴」。喀讓崗秋曾在某個地方的山洞之中,儘依靠樹葉充饑,而長時間精進苦修。

有一天,有位采茶人遇到山洞中苦修的喀讓岡穹,心中生起很大的信心,於是他就供養了一茶磚給喀讓岡穹大師。喀讓岡穹說,「就放在那裡吧」,他就將茶磚小心翼翼地放在了山洞的一角。整整三年以後,之前供養茶磚的這個人又到喀讓岡穹那裡去供養茶,結果發現,他以前供養的那個茶磚,還原封不動、滿是灰塵的放在原地。

這個供養茶的人就問說,為什麼您不熬茶來喝呢?喀讓岡穹大師說,我都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會死掉,我很忙,根本沒時間去做其他無關修法的事,我甚至都不知道我要去熬茶,還是這個茶會熬我,所以,請把你以前供養的茶磚和現在帶來的茶磚,都帶回去吧。

無常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式到來,因此我們也應該更快速的去修持佛法。否則我們根本就不知道我們何時會死亡。依照往昔的傳承上師心中體現的無常般,我們要將他們視為榜樣,追隨祖師們的足跡修持。

而現下我們處於怎樣的狀況呢?我們有衣服穿,但仍不滿足,還要花枝招展。有吃的不滿足,還要山珍海味。口渴時不想喝水,而要果汁等飲品。例如往昔藏地很注重飲茶,也像現在漢地普洱茶般,並非儘是「普洱茶」就滿足,還要分為七十年、五十年、四十年等各種等級。

■「一天」就是「一生」,每一剎那都彌足珍貴。

總之,我們不應將「出生到死亡」視為是很漫長的一段時間。僅是一天也可當作一生來過。

例如往昔傳承祖師將每一天都視為一生來過,早上起床,視為是從母胎之中降生,洗漱時想在出生後之沐浴,吃飯時視為出生的嬰兒餵以母乳,去上學,工作,當作慢慢地成長,晚上快要入睡時,就想著自己身體變老,即將步入死亡。將每一天的生活視為是一生,每一瞬間都不浪費,每一天也不會浪費,同時也會讓自己的一生具足實義。

將每一剎那都視為彌足珍貴。因為有人可在一剎那間證悟,此每一剎那也是非常珍貴的。

我們既然獲得了難得的人身寶、獲得了這個非常殊勝的所依,就要去承辦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那麼要在什麼時候去做呢?答案是:馬上。

所謂的「攝類學」,就是「將諸佛菩薩所說的教言,攝集在一起」、將一切大論, 的精華總集於一處。

攝類學有攝量攝類以及中觀攝類等各種區別。在現階段的攝類學,既是恰巴確吉森格所著的釋量攝類論,及中觀攝類論。因此,攝類論最初是由恰巴確吉森格著作的,有長中短三種版本。其中,中論的攝量論相對於其它二論,更為出名,因此當時很多人就特別注重此版本,作為各大寺院的必修科目。

往昔也有大德曾駁斥攝類學的修學,例如絨德秀達坤瑟在其教言中說,「在我臨終的時候,唯一的遺願就是你們一定不要忘記修法,不要太過注重「是寶瓶,非寶瓶,是是寶瓶,非非寶瓶,是非寶瓶,非是寶瓶」等辯論上,不要花太多時間去辯論這些」。

總之,攝類學只是提高這個學僧的辯才能力、提升智慧,讓學僧變得更能言會辯,若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攝類學,而忘卻其他的大論,或者在修學大論的時候,又提出攝類學的觀點。

往昔噶舉的各大寺院各大佛學院,特別是岡倉噶舉的佛學院,對攝類學的修法非常的注重,正如噶瑪恰美的傳記中說,他前往各大主寺修學,有一次他在圖滇列些林寺院學習時,他的同學跟他講,薩迦派,格魯派他們會修學三年的攝類學,然後進入大論。而我們岡倉真的好奇怪哦,僅是這個攝類學,就要學二十多年。

所以往昔岡倉噶舉會花很多時間精力去修持攝類學。噶瑪恰美說他最初有學攝類學來提高自己辯才的能力,而且他非常的精進努力。因此,現今對於此攝類學的修持傳統,若衰敗了就應護持,並且讓他增盛,如此一來,自己的信心也會增加。

有的人辯才不怎麼樣,學問也不怎麼樣,就會說很奇怪的話,說什麼「噶舉無辯論」就是說噶舉派不需要辯論,辯論沒有什麼用處。所謂的「噶舉無辯論」並不是指我們現在的辯論或辯經,而是說從金剛總持傳下來、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下來的無垢教義,是沒有任何爭論的、不需要辨別,是眾所認同的。

去年我們有舉辦辯經研討會,去年是第一屆,僅是做了一個緣起,只是在四十多分鐘作了一個簡短的辯論儀式,並不是非常圓滿,也不如我所想的,所以今年我希望可以非常的圓滿,依靠去年的經驗,希望今年可以有一個更殊勝的一個辯論法會。

我之前講過,每個寺院每兩、三個月能舉辦一場辯論法會的話,非常好,有一些寺院照做了,所以在此表示隨喜。

這個月的十二號,會有一個辯經研討會,主題是「他空見是否正見」及「講和修,哪個更重要」。之前就已經跟各寺院講過,大家也應該有所準備。

在辯論時,要分成贊成的一方跟不贊成的一方、即正方和反方。所以,現在有八個佛學院,正方會是四個寺院,反方會是四個寺院。哪一個要當正方,哪一個要當反方,那麼我們就由抽簽決定。

未來我希望辯論會可以更加的廣大興盛,讓我們從中受益,智慧得到提升。像平常我們辯經時,只需回答是或不是。但當在辯論會上,你一定要以真實的理由去答辯,不是儘說「是」或者「不是」就可。

未來的話,我覺得辯論會中,要做各種不同的主題,比如說「大乘法是否佛法」,或者一個支持中觀、一個支持唯識,兩方辯論,或者在中觀前派,和中觀後派兩者間去辯論。

我之前也有開玩笑說:「讓格魯派支持噶舉派,然後噶舉派支持格魯派,這樣去辯論的話,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呢?我想看一下。」聽說以前隆德寺有此傳承。有人支持外道,有人支持佛教來相互辯論。若能這樣的話,我覺得一定會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利益的。

因此呢,從現在起,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好好地去做準備。如果辯贏的話,那會有獎勵的喔,會拿到什麼獎品呢?這是一個秘密。

法王課程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