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課程: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十四天)

法王噶瑪巴第十六屆噶舉冬季辯經大法會開示

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教言(第十四天)

課程:《無死甘露妙樹》又稱《百段引導文》
教授:尊勝的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地點:德噶寺大殿
時間:2012年12月9日
藏譯中:倫多祖古

佛陀的教法,正漸漸進入衰敗,這都是由於僧團內部彼此不和睦才導致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佛教最主要的主體緣自於僧眾,而僧眾彼此之間心意不和, 佛教弟子彼此之間產生了爭鬥,因而導致佛教毀滅。同理,要令佛教興盛繁榮,也要依靠僧眾彼此的心意相合與和睦相處。而僧眾之間彼此不和睦,是由於他們不為總體佛教思考。

雖然佛陀趣入涅槃已是很長的時間,我們距離佛陀的年代也非常久遠,但是我們並沒有思惟我們和所有的僧眾都是源於同一位導師釋迦牟尼佛!我們修持的都是佛陀 所宣說的法教。我們總是這樣想,自己是自己,他人和自己並沒有任何關係。就如,第七世大寶法王確札嘉措的一個著作中說,所有藏傳佛教的各宗派僅是在修持儀 軌的方式,與產生覺受的方式,甚至是鈴杵擺放的位置,有少許區別之外,在根本的勝義諦上並沒有任何的差別。因為上師傳授教法的區別,以及修持方式的區別, 才產生不同的宗派。比如說:山居格魯派、吉祥薩迦派、舊譯寧瑪派、眾怙噶舉派……這些教派,都不是從另外一個佛陀、另一個導師,而傳入西藏的,只是他的傳 承上師們有各種不同的名號,以及他們傳授的修行方式的不同,但在最根本上並沒有任何區別。

然而,我們卻對於自己上師的傳承和教派太過執著,以一種私心執著自己的傳承和教派,而不去思惟整體佛教的利益,卻去分出自己這一派他人那一派。我們忘失了 釋迦牟尼佛!我們也忘失了整體佛教!絲毫不覺得其他宗派也是包含在佛教的範籌內,反而視為如佛教以外的宗教。就如我們總是把手和腳分開來看待一樣,從來不 以[手腳也是身體的一部分]的角度去思惟,而個別的把它區分成[手]和[腳]。如果把我們的四肢分開,對我們並沒有任何的利益和作用。

比如你想幫助上師的佛行事業,但卻是以一種分別心、自私心、貪瞋心去護持的話,如此不僅會影響到上師的事業,而且自己也會造作很大的罪過。有人說:那些對 上師及祖師生起邪見的人,不要說和他們結伴同行,連他們走過時揚起的風,都帶著他們惡的習氣,一旦我們沾染上,就會下墮地獄。但是我們所修持的般若六度的 方便法門,是要為普天下一切眾生而去行持並利益他們。既然是為了一切眾生,我們也應該去承辦利益這些大罪人的事業,即使是與此大罪人持續結緣好幾劫,若是 沒有被他的罪業所污染,只要自己不忘失初心,懂得如何去取捨善惡,如此,此大罪人最後也會沾染上佛法的加持與功德,也會慢慢地捨棄罪業,而修持正法獲得解 脫。

總之,我們應視上師為真實的佛陀,上師之所言所行,皆是佛法僧三寶的示現,上師所見皆是一切的大樂,在上師的境界裡沒有怨親之分。但是,我們這些弟子,如 果把一些人視為是上師的敵人,而且對那個人心生瞋恨,處處和他作對的話,那麼這已成為墮入惡趣的罪業。比方說,魔王波旬,有的經書說,他是菩薩的化身。

甲瓦貢倉巴說,我們不應隨隨便便就去依止某位上師,也不要去祈請有貪瞋心的上師,如果你去祈請一個有貪心的上師,那麼上師心中的貪心,自己也會被沾染上。 如果你值遇一位貪戀今生的上師,即使他有貪瞋的表相,你卻因為他有很大的名望而對他生信,完全都沒有去觀察他是否具足功德就盲目的依止他的話,那麼這已經 成為了盲從與迷信。

此外,一位具德的上師,即使他在表相上,看起來似乎是一個貪戀此生之人,當他示現貪心大或瞋心大的行儀時,我們也不能對他生起邪見。比如說,我們的祖師馬 爾巴大師,雖然我們並沒有和他同時期,可是現在我們從馬爾巴大師的傳記看,就會對他生起信心。但是,如果我們真正與馬爾巴生在同時期,那麼我們可能很難對 馬爾巴大師生起信心,甚至有時候會覺得,馬爾巴大師講的話很奇怪。比如說:馬爾巴大師的心子赤殿翁耶,他是四大弟子之一,馬爾巴大師曾經叫赤殿翁耶行誅 法,去傷害他的敵人馬巴木那,他是馬爾巴大師的兄弟,他總是找馬爾巴的麻煩,當赤殿翁耶前來求法時,馬爾巴大師就叫他先去行誅法,把馬巴木那誅死。當行誅 法的那一天,馬巴木那已經未卜先知,他說:哦,今天會有馬爾巴的誅法來傷害我。可就在他轉繞佛塔時,忽然間,從佛塔頂端掉下一塊大石頭,砸在他的頭上,他 就被誅死了。

另外,在密勒日巴大師的傳記中,也有很多馬爾巴大師奇怪的行儀。馬爾巴大師曾告訴密勒日巴:我很多弟子,在路上會受到一些人的傷害,你先行誅法去將這些人 誅死吧!而後,當密勒日巴施法結束,前來求授傳法時,結果馬爾巴告訴密勒日巴說:你造作了惡業,我還要為此表揚你傳授你佛法嗎?所以在傳記中,馬爾巴大師 有很多令人深思的行儀。

波多瓦格西在他的著作中說,弟子一定要觀上師的功德面,並且從中生起信心,而非藉由觀上師的過失而生起信心。弟子要懂得取捨上師的功德與過失,就像蜜蜂採 蜜一樣, 牠只會採集花粉蜜。同理,我們依止一位上師,即使是一位有過失的上師,我們也要以觀功德面為主,而去依止他。比方說,如果我們穿著破爛的衣服, 去到一個有著豐富珍寶的寶洲,你是不可能會沾上珍寶的靈氣,你只會沾染上臭蟲或蟑螂。

總之,一定要將違緣轉化為順緣。如果沒有痛苦和違緣,你就很難對輪迴生起厭離心及出離心。若要對輪迴生起出離心,一定要去思惟觀修輪迴的痛苦,其實痛苦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順緣。

比方說,我們應該要對敵人生起悲心,因為敵人是我們生起忍辱心很好的助伴,因此他是修持忍辱最好的順緣。平常我們說修持忍辱忍辱,對那些看不順眼、讓你生 起瞋恨心的對境,此時你就要修持忍辱,擋住生起瞋恨的道路,調伏自己的心續,這才是修持忍辱。如果你懂得修持的話,反而會覺得這些不順的違緣及障礙,比起 順緣更對自己的修法有利益。因此,釋迦牟尼佛說,那些被魔眾障礙的人,也是因為佛陀的加持。

有的人說,前世的上師,他的行儀是如此,但是他的轉世卻不像前世一樣,去持那樣的行儀呢?若生起這樣的心態,這是非常大的邪見,也非常的不妥!那些僅僅是 上師一小部分的行儀,並不能代表也不能去證明,這位上師的轉世,今生就不能好好地、如理如法地去承辦利生的事業。他可以依靠各種行儀去承辦眾生的事業。

一直到天下無邊的眾生都成佛為止,一些持戒之善士,會示現很多不同的行儀利益眾生。比方說,過去也有很多和戒律及密乘行儀不相符之人,我們如果是一個了知 所有法、了知一切的人,那倒是還可以,但是,像我們這種目光短淺的人,是無法去揣測功過,也無法去評判他們的行儀?因為,在戒律中的區分點,唯有佛與佛之 間方能了知,連阿羅漢都不可能了解其區分點,佛因為是全知才能了悟到,正因為我們不是全知,所以我們也不應對此妄下判斷,及妄自揣測。現今有的人總是對自 己的傳承及宗派持分別心,而對其他教派及傳承上師,視為邪教及邪上師,卻不知這已犯下背棄佛法的過失。

聽說日本有好幾種語言,他們有以華文為主的語言,也有以本土為主的語言。比如說[忍辱]一詞,就二種說法,其中以華文為主的語言,[忍辱]一詞,有二個 字,但以日本本土語言為主的語言,[忍辱]則有三個字。曾經有二個人在餐廳相遇,其中一個人說:無論如何,在我一生之中,沒有比忍辱這二個字,更重要的 了;另外一人卻說:在我一生中,沒有比忍辱這三個字,更重要的事了。然後,一個人說是二個字的忍辱,另一個人堅持說是三個字的忍辱,於是就發生了爭執。他 們爭鬥的原因,是[忍辱]一詞字的多少。所以因為忍辱這個詞,他們丟下真正的忍辱而不停的爭執。同理,我們宗派之間的鬥爭也是這樣。然後就說:我講的是這 樣,你們講的不是這樣。雖然兩者的真正涵義,其實是一樣的,只是講的方式不一樣,只因為別人沒有依照自己所講的方式,沒有用自己所運用的文字,就說別人所 講的就是錯的,完全不去思考二者所講的內容,其實是同一個涵義,卻總是在講的方式上去爭執去分別。若是像這樣,就有背棄佛法的罪過,這個罪過,遠比五無間 罪還更重大!

小乘原先有4個部派,後來因為他們之間出現很多的爭執,而區分成18部派。比方說在最初,比丘千波說要去改變僧團的行儀,但是,長者比丘說不應去改變行 儀,於是兩者之間出現了爭執,最後比丘千波就被僧團驅逐了。比丘千波離開僧團後,召集500位比丘,開始結集佛陀的教法;而在他之後,年長的比丘,也展開 了一次結集,於是慢慢就衍生出聲聞18部教派。我覺得,當時可能他們出現了很大的爭執。才分成18個部派。

米覺多傑有一部著作問答錄,其中寫道:有一位叫甲敦夏札瓦的大師,他問米覺多傑:你一定要將藏傳佛教,全都匯集到一個宗派、匯集成一個傳承。他一方面在提問,一方也面是在提出敦請。米覺多傑回答他:如果你是要講,將所有的法融為一體,還是要將這一體的法融為一體? 因為所有的法教本就是一體,又何來融入不融入呢?

以佛教為前提,也皈依三寶、皈依佛門了,不論他有沒有追隨佛陀的旨意,不論他的行儀是在造惡業或行善,或者是在受供,或者是屠夫獵人,或者是以罪業而生 存……這些人,不論他是任何身份的人,甚至他是在釋尊的教法之中,使世尊的教法衰敗,並且造下很多罪業的人,只要他曾在釋迦佛的教法中出家受戒,即便後來 造惡,他也會在賢劫第五佛彌勒佛之時,得到解脫成就佛果。因此,不論是多麼惡劣之人,外在的戒體是否毀損,罪業再怎麼深重的人,他都會在賢劫千佛的最後一 尊佛之時解脫成佛。

有的經文中說,在三千大千世界裡,在惡趣中所有的眾生,也都是賢劫千佛的弟子及眷屬,因為在賢劫千佛的最後一佛之時,現今這些在惡趣及善道輪迴的一切眾生也都會成佛。

第七世噶瑪巴說:我噶瑪巴沒有一個所謂的[噶瑪巴的教法],被特別地區分出來;因為你既然進入了佛門,也就自然地進入了噶瑪巴的教法。而且,我的傳承並非 是從印度傳來,也不是得自於漢地,而是從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傳下來的。總之,他最主要的意思是,我們佛教不可以毀掉它的最根本,飲水要思源!支分是可以區分 的,但是我們要有總體觀,要知道我們都是同一個導師!是同一個教法!不要忘失掉了這個心,如果連這個心態都失掉了的話,那就會有很大的危險。

 

法王課程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