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迦崔津法王,傳授《牟尼三昧莊嚴》灌頂

時間:2014年12月20日,前行上午6:15開始,正行上午10:00-12:30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From HH the Sakya Trizin Bestows the Muni Trisamaya Vyuha Empowerment 薩迦法王灌頂

這是兩大傳承歷史性的一刻。

當薩迦崔津法王,登上噶舉大祈願法會的法座,為法王噶瑪巴長達六天的二十四本尊《知一全解》大灌頂,傳予《牟尼三昧莊嚴》作為前行授權灌頂,為系列大灌頂開啟了莊嚴序幕,它代表了兩大傳承法脈,在這個時空再度交會了,也象徵了兩大法王的兩代情義,在這個壇城再度匯流了。

對有幸在現場聞法,有幸在網路觀看,乃至有幸聽聞這件事、閱讀到這件事、隨喜這件事的所有人,都是大事因緣。不少法友表示,有緣參與,真是榮幸,真是感謝法王噶瑪巴這樣的用心與安排,感謝薩迦法王的慈悲傳法,也很感謝自他的善業因緣,才能參與這件未來必將津津樂道的事。

畢竟「一天接受兩位法王傳法」不是常有的事,今天到場的上萬信眾,都充滿了「難逢已逢」的幸福感。

■事部灌頂序曲,從四大天王屏風後展開

今天菩提迦耶陽光燦爛。

但在陽光還未露臉的清晨,6:15,薩迦崔津法王已經從暫駐的大乘旅館,來到噶舉大祈願法會會場,準備登上壇城,開始準備修持灌頂前行法。

整個大壇城,以正中懸掛的三層樓高釋迦牟尼佛大唐卡,為主視覺,這是法王特別在達蘭沙拉訂製的,法王已贈送給嘉察仁波切的大吉祥寺。這幅巨幅佛陀唐卡,由一條長達80英呎的白色超長哈達所圍繞。唐卡前方,依傳統是一排精緻的大多瑪;再前方,則是今年法會的主題裝置:來自東密的事部瑜伽壇城,莊嚴而簡潔,面向大眾右側有寶塔形制的金色佛殿,佛殿有四門,中央安奉本日上午灌頂主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金銅聖像,隨後法王噶瑪巴灌二十四本尊時,則將隨灌頂主題而更換不同本尊的琉璃聖像。佛殿前方則有四大天王屏風,薩迦法王依事部瑜伽規矩,在屏風背後修持前行法。

前行法修持告一段落後,薩迦法王暫時下法座歇息。上午9:45,大眾在維那師領唱下反覆唱頌釋迦牟尼佛心咒:「南無 釋迦牟尼 耶」,現場籠罩在憶念佛陀的氛圍中。在佛陀成道的聖地菩提迦耶,傳授以「佛陀傳統三法衣相」為壇城部主的密續灌頂,果然特別有種古今交融、緣起甚深的感覺,在有故事的場景,傳授有緣起的法,用現代白話可以說「這個灌頂,特別有FU」。

上午10:00不到,法王噶瑪巴已在二大法王子蔣貢康楚仁波切暨嘉察仁波切隨侍下,以求灌請法者的身分,禮儀十分周全的在台上面壇城右側佇立等候。10:05儀仗隊前導下,灌頂主法上師薩迦法王在二大法王子隨侍下入場,陞主法上師法座,準備修持正行。

(維那師帶領大眾唱頌〈金剛總持祈請文〉,新《噶舉大祈願課誦本》P197)

薩迦法王登上法座後開示:

我在此帶著歡喜虔誠的心跟大家說札西德勒!我來到這裡,整個迎接等典禮非常盛大,非常感謝各位。

我們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都以菩提心為動機,並且兼融顯密的修持,最終的果位也是佛的果位,因此整個修持的前中後都無差別,但傳承上的確有些差別,這是因為我們各自從不同的印度大師班智達、大成就者得到教法,經過不同譯師的翻譯,之後傳到藏地之後傳承的大師也各有不同,這些不同都是為了調伏不同根器的眾生,因此每個傳承在教法和實修技巧上有些不同,著重點也不同,但佛法本身都是一樣的。

就好像佛陀的慈悲和智慧,不因遠近而有差別,只是因為弟子根器不同,而有寂靜尊、忿怒尊等等不同的形相,獨尊、眾眷,一面、多面,兩個、四個手臂等等的本尊。現在,因為尊者達賴喇嘛的大悲心,廣大層面來說,各個宗教更加融合,從佛教層面來說,各個教派也非常和合,戒律也很清淨,我們都是同一個清淨和合僧團的一份子,這實在是值得歡喜的事情。

■薩迦、噶舉像同時出生的雙胞胎

以薩迦和噶舉來說,有著很深的連繫,我也時常講,從歷史上來看,薩迦基本上和所有教派都有著深厚的淵源。雖然過去許多智者,為了辯經增長智慧,因此寫下許多駁斥他宗、成立自宗的文章,但從歷史上來看,薩迦派的創立者、守護者和弘揚者,都是昆氏家族傳承,而昆氏家族,從堪布菩提薩埵,蓮花生大士和赤松德贊王的時代開始,昆氏家族都是舊譯寧瑪的持明者,因此寧瑪就像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一樣。

昆‧貢卻傑波的時候,他觀見到利益眾生的機緣成熟,因此創立了薩迦派。而噶舉派成立的時間也差不多,因此,兩個教派就像是雙胞胎一樣;薩迦、噶舉都屬於新譯派。

■薩迦五祖和密勒日巴見地相同

薩迦五祖是宗派的持有者,而昆氏家族的頂嚴:俄千金剛總持‧貢噶桑波,他是一位不可思議的大師,被視為跟薩迦五祖沒有差別。從血緣上來說,他是昆氏家族一員,他的父親是達威貢噶仁欽。他也是一位被佛陀一直授記的大師。但是,如果不用敬語直白來說,他是一個很頑固、要求很高的人,如果不是出自佛陀所教、大班智達所說、大成就者所傳、譯師們所譯的著名教法,僅僅說此法很甚深,他是不會承認的,因此他在弘揚自宗教法上,要求甚高,也維持了傳承法脈的清淨。

在他著作的一部喜金剛注疏當中,提到很多駁斥他宗、建立自宗的觀點,無論對方是印度的或藏地的論師也好,只要他覺得沒有道理的,都會予以駁斥。但是,他對於馬爾巴大師的傳承卻特別的讚嘆。同樣,薩迦派當中最重要的一位,也是教派主要依循的論疏者--昆千惹蔣巴‧索南僧格(福獅),在他的一部剖析見解的著作--《勝乘要義勘誤》中提到許多不同的中觀見解,最後總結說:「如此遠離各種戲論的空性見,過去的譯師、薩迦五祖和密勒喜笑金剛的看法是一致的。」

我想這句話說明了一切--薩迦和噶舉沒有任何差別。當然各個教派在搖鈴擊鼓的儀軌上是有些不同,甚至即使是同一個教派,不同的寺院也有各自的儀軌唱頌方式,藏地很大,不同的地區有各自的方言。所以反而是一些無知之人,會小題大做地因為搖鈴方式的不同而強調教派的差別,但實際上,我們在見地上是沒有任何不同的。

■回憶和第十六世法王相識的日子

第十六世法王,我很小的時候在拉薩見過他,當時是在一個會議上。我年紀很小,什麼都不會,法王噶瑪巴對我特別照顧,真的很感恩。到了印度之後,也有很多次機會見到他。最後一次,是法王生病的時候,我特別到德里醫院見他,祈求他長壽。

我記得他還是一樣的慈悲,特別還關心我的學習,我當時剛學完《續部總集》,他說那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特別嘉獎我能夠學成。而且附帶說道那是一本收集很完整的新譯密續典籍,但是其中還是有一些典籍遺漏了,所以法王噶瑪巴本來希望補上這些遺漏的、被收錄在其他壇城儀軌中的典籍,但結果沒有完成。因此一再叮囑說要完成這件補遺的工作。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對薩迦派具大恩德

同樣,近代的「欽、康、秋」 三位無分別教派的「利美」大師,對我們也有極大的恩德,他們收集彙編的《成就法總集》、《續部總集》、《口訣藏》等等當中廣泛收集了各教各派豐富的灌頂、口傳、口訣內容,我們現在每個人都隨手可得。

尤其是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對薩迦派有很大的恩德。薩迦派有「九道教授」的教法,第一個就是畢瓦巴大師傳下的「道果」。「九道教授」是薩迦派不共的教法,並且歷代薩迦派大師有著豐富的教授、注釋、修持筆記等等,後來漸漸失傳,只剩口傳,後來蔣貢康楚仁波切特別將九道教授的後面八個做了收集、整理工作,並且廣泛給予教學,現在最完整、最清晰的解釋,就是蔣貢康楚的注釋。因此他的恩德真的很大。

以上我就這樣簡單的介紹了歷史上噶舉與薩迦法脈的交流情形。

■灌頂法源:顯密交接的一刻

我這次在法王噶瑪巴的邀請下,配合噶舉祈願法會,來給予大眾「牟尼三昧莊嚴」的大灌頂,我只是一個徒有虛名的灌頂上師,其實只是一介凡夫,沒有什麼特殊功德可言。但是在法王噶瑪巴為了佛教的弘揚和利益眾生的盛情邀約之下,我也不好拒絕。

釋迦牟尼佛具備大悲大智,隨機示教,其教法本質上沒有任何差別,但對於眾生的示現上,就有各乘教法的分別。這個灌頂屬於大乘法,又是屬於果乘的密咒乘。就密乘而言,通常有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伽部這四種續典,都因眾生根器不同而有不同續典。此法屬於事部瑜伽的灌頂,是適合慈心較小、比較沒法禪定,比較重外在行持,重視外在身口的潔淨這一類根器的眾生。

事部可說是一切續典的基礎。事部分為總續和別續,總續也就是秘密總續,基本上一切續部,包括無上續的大灌頂的根源,都是事部總續。而此法是屬於事部的分別續。分別續當中又分世間部和出世間部,此法屬於後者。出世間部又依上、中、下根器而分為如來部、蓮花部和金剛部三部。此法屬於當中的如來部,如來部又分為尊、主、母、頂嚴、明王明妃、信使、菩薩、天龍夜叉等有八部,這個傳承是屬於尊部。當時佛陀在清淨處,端坐在獅子抬舉的寶座上,對於十地菩薩眾講說了「如來百字明」和儀軌,由此出生《三昧莊嚴》三部續典,主要是釋迦牟尼佛為壇城之主的成就法。

我個人覺得,這大概是一個由顯入密的重要法門,也就是剛要進入密法的時候,就是先進入事部,同時是事部當中的如來部。而壇城之主,又是釋迦牟尼佛,佛陀具足各種莊嚴相好,穿著三法衣,手持說法印,周圍有四大菩薩等等,這樣的形象,尤其對於現在來說,如果要調伏不同根器弟子,這樣的灌頂就很重要,譬如南傳弟子,或者專修顯乘的弟子,對於密乘當中無上瑜伽部有很多忿怒尊,就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但是這樣一個屬於密乘的法門,壇城之主卻是穿著三法衣的釋迦牟尼佛,可能就比較能夠接受。

■灌頂傳承:在藍毗尼園得受此法
這個法出自於《續部總集》,續部總集的內容很多,我並不是從一位上師身上得到全部,而是跟隨了許多不同的上師求得。大部分薩迦的灌頂我都是在藏地得到的,那些得到過的,到了印度就沒有必要再去求得,但是有些沒在西藏得到的灌頂,我多是在印度,跟隨糾給赤千仁波切求得到的。一般來說,《續部總集》當中的第一個灌頂,名為「三部灌頂」,這我在藏地時曾得到過,第二個灌頂就是「牟尼三昧莊嚴」,為了象徵善妙緣起,糾給赤千仁波切還特別在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為我授予這個灌頂。
雖然我從許多上師身上得到《續部總集》的灌頂,但這每一位上師求法的上師都是同一位,就是名為檔巴多傑羌的大師,他真實的名字是阿旺羅珠賢遍寧波。因此,這樣來說,灌頂的傳承也就比較容易說清楚。而檔巴多傑羌,主要就是跟隨蔣貢洛德旺波求得大多數重要的灌頂。蔣貢洛德旺波的弟子是札惹多傑羌,名為蔣揚確吉尼瑪,他還有一個名字是札西蔣千。此法是這樣傳承下來的。

■灌頂動機: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

接受灌頂,動機很重要,如果有不好的動機,不只沒有利益,而且有很大過患;如果有好的動機,那就很有利益。如果我們想消除今生的過患,想要健康、想獲得財富,或者來生不想落入惡道、想投生天人,這樣都不行;而只想我要出離整個輪迴,我要求得自己的安樂解脫,這樣也是不行。

佛陀講說了無量的教法,其中最殊勝的是密乘教法。要修持密乘教法,首先要生起出離心,就是看見整個輪迴的過患,發誓要從其中出離;而且不僅如此,還要生起菩提心,我們是大乘弟子,都相信在這個輪迴之中,沒有眾生不曾當過我們的母親,為了他們,所以我來接受這個灌頂,就像過去生生世世的母親照顧我們一樣;如果我們只想自己解脫,而把有大恩的母親放一邊,那是不行的。我們只是因為隔陰之迷,如果能記起前世,就能想起眾生過去無量的恩德,而發菩提心。我們現在不具利益眾生的能力,因此更要發願成就佛果,讓自己有能力利益一切眾生。不只是發心,身口的行為也應該帶著慈悲心、菩提心,一旦能帶著慈心悲心菩提心來利他,來世不墮惡道等的果報,不用追求就會自然得到,所以發心是很重要的。

在身語的行為上,譬如說要專注的聽聞,要不然就像倒過來的杯子,就不能裝進任何東西。所以要專心的聽。同時要能憶持所聽到的內容,否則就像一個有破洞的杯子,邊聽邊漏,聽到什麼都不能記住,這樣是不行的。這是一個大的灌頂,我只是做一個簡略的給予。

(以下進行請求灌頂的獻曼達)
(維那師帶領大眾念誦〈金剛總持祈請文〉,新《噶舉大祈願課誦本》P197)
灌頂前行
■進入壇城:七支供養

以下簡單解說灌頂,可以分為兩個次第,一是進入壇城,一是接受灌頂。為了進入壇城,我們要獻曼達和祈請,我們要觀想傳法上師和壇城之主兩者無二無別,要帶著這樣的心情而進行曼達獻供。

(在大眾念誦「百字明咒」聲中,法王噶瑪巴暨噶舉二大法王子進行獻曼達)
(薩迦法王帶領大眾念誦祈請文)

頭戴紅布條象徵未進入還壇城。手上要捧花合掌。本來在前行,為了讓夢境清楚,本來要喝水(紅花水)和給吉祥草,但這次前行和正行是結合在一起的,所以這次就不發吉祥草,因為其實積資淨障和發菩提心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來是七支供養。我們要觀想壇城前方,示現釋迦牟尼佛,穿著三法衣,手結說法印,周圍有四大菩薩,有無量佛菩薩一起圍繞,我們觀想帶著父母親和一切眾生,一起做七支供養。供養有很多種,有〈普賢行願品〉的,有《入菩薩行論》裡的,還有密乘的七支供養。有些上師說,這裡的是「報身五支供養」,由於報身五圓滿,佛陀沒有示現涅槃,就沒有「請佛住世」支,同時報身說法不斷,因此沒有「請轉法輪」支;而「普賢七支供」是「化身七支供」,有示現涅槃,所以有「請佛住世」支和「請轉法輪支」。這些只是因為顯密的不同。一般七支供養,都是化身的七支供養。

一,懺悔支:首先是懺悔。要具備四種力量來懺悔,第一個需要依止力,我需要依止一個清淨有力量的對象而懺悔,所以我依止前方虛空中具足大智慧大慈悲的諸佛菩薩而懺悔。第二個是出罪力,就是悔心的力量,了解這是錯的,是個過患,生起一個想要改過的心。第三是對治力,是依止一個修持法門來改過。第四是誓不再犯力,就是發誓的力量,也就是「我發誓不再犯」。

二,隨喜支:接著是隨喜,我們對諸佛的行持,包括菩薩、阿羅漢的行持,和一切眾生三門的善行都隨喜,如果我們能恆常隨喜一切善行,這是很重要的。

三,守持勝義菩提心支:菩提心分為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沒辦法以儀軌修持來生起的,是了悟空性,是遠離一切戲離的,是離思維、離言詮的。就像一切諸諸佛菩薩安住在空性一般,我也祈願自己安住在勝義菩提心中,這就算生起勝義菩提心了。

四,皈依支:一如大家所了解,皈依是很重要的,它是一切戒律的根本,教法的根源,也是判定內道(佛教)和外道的準則。主要歸依對象是有佛法僧三寶。

五、生起願菩提心支:世俗菩提心又分願、行二菩提心。在一個殊勝對境之前發願,我願利益一切眾生圓滿佛果,這就是願菩提心。

六、生起行菩提心支:當發願之後,必須如此行持和實踐,就像諸佛菩薩一樣行持六度、四攝法,我也願如是行持菩提心,利益一切眾生,要發起這樣的誓言。

七,迴向支:最後一個是迴向支分,一切功德都迴向給眾生。我們剛才做了七支供養的皈依三寶、淨除罪障等等,這樣做過之後,產生了很大的功德善根,我們都要迴向給一切眾生,成就圓滿的佛果。大家要帶著這樣的心,跟著念誦。

(薩迦法王帶領大眾念誦七支供養三次:皈依三寶,淨除罪障,隨喜功德,受持菩提心,皈依三寶自利利他,生起菩提心後,利益一切眾生,行持菩薩行,為利眾生願成佛)

這樣念誦三遍是很好的,我們可以更清楚的去思維、去懺悔的,而且善根會更增長,菩提心會更穩固,也等於同時得到了皈依戒、菩提心戒。大灌頂最重要的就是這個部分了,這樣可以算完成前行的修持了。

(以下為灌頂正行,內容略)

■願此生有意義,如法修持,讓佛陀正法長久住世

灌頂圓滿了,就像之前提到的,第十六世法王噶瑪巴對於我的恩德太大了,從我小時候開始,就一直照顧著我。而每一年,我也都會和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在達蘭沙拉見面。今年尤其特別,我有幸受邀在這噶舉大祈願法會期間,來到受持清淨戒律的僧團之間,看到法王對於僧眾戒律方面的要求是如此之高,大家都很讚嘆法會的莊嚴,我也非常讚嘆和隨喜。

如同一句話說:「要學習佛教的根本--戒律。」戒律的清淨與持守是教法弘揚的根本。過去西藏的譯師前往印度的時候,印度大師告誡說:「(回去藏地後)要多教導佛教的根本--戒律。」薩迦班智達聽到後說:「這是一個懂得佛教要義的人會給予的開示。」並且解釋道:「如果沒有修持佛教律法,身著紅色法衣的出家眾的話,即使有許多具有甚深證悟的瑜伽士,佛教也無法清淨的住持下去。」因此,重視僧團清淨持戒,對於整體佛教是非常重要的,很感謝法王噶瑪巴這樣有心的帶領,也請大家依照法王噶瑪巴的指示繼續好好持守戒律。

現在世界各地學佛的人愈來愈多,過去在西藏,其實是封閉的環境,我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也不知道內部的情況,但現代這個時代,因為科技、網路的發達,寺院的大門打開了,同時優劣特質也都能夠被看到,但無論如何,現在我們身處在一個佛法隨時可能式微的關鍵點上,我們更要好好、清淨地修持佛陀教法,讓正法長久住世;如理如法地講說正法,讓佛陀教法長久住世。

現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做得好,佛教可以很快得以弘揚,做得不好,佛法要被毀滅也是很快的。總的來說,如同過去祖師所說:我們的行為要符合律法,修持要符合顯乘教法,教育要符合《俱舍》,思想要符合續典,若能把握這樣的原則,不僅對於自己有很大利益,也能利益佛陀法脈的延續。

我們互相有著如此深厚的法緣,在此我祈願以法王噶瑪巴為主的僧眾,和住持正法的聖者大師們,都能心願成就、長壽住世,世界上沒有災荒、饑饉、戰爭,在座的各位此生都能有意義,都能好好修持佛法。

(最後在「百字明咒」聲中,法會代表獻籌禮的曼達。〈三十七供獻曼達〉,新《大祈願課誦本》P636)

(迴向)

歷年祈願法會

Powered by mod 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