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舉傳承

時間:2014年12月20日下午3:30至6:00
地點:大祈願會場

From The Gyalwang Karmapa Bestows Initiations from "Knowing One Frees All" 法王度母灌頂

12月20日下午,緊接在薩迦法王特蒞臨噶舉祈願法會,將薩迦不共傳承的「《牟尼三昧莊嚴》(Muni Tri-Samaya-Vyuha)授權灌頂」,傳予大寶法王噶瑪巴、蔣貢康楚仁波切、嘉察仁波切兩大法子和萬名僧俗二眾的歷史時刻之後,大寶法王此生首度給予的最大灌頂:共有24尊寂靜本尊的《知一全解》事部授權灌頂,於下午緊接登場。

在全場90分鐘共修〈二十一度母禮讚文〉後,法王於屏風之後完成前行修法,並登上法座,率與會數千名僧俗二眾,共同唱誦〈大手印傳承祈請文〉。

唸誦過程中,即將啟程返回北印度德拉敦的大寶金剛仁波切及隨侍,特別再度前往會場,獻哈達予法王,和蔣貢仁波切、嘉察仁波切兩大法王子。接著由蔣貢仁波切、嘉察仁波切、堪布東由仁波切、海濤法師等獻上請法曼達,灌頂正行於焉展開。

佛教可分為經教和密續,兩者最大差別在於「灌頂」;而密續又分為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四部;此次由第九世法王噶瑪巴旺秋多傑(西元1556 年–1603年)統整為相同灌頂過程的《知一全解》灌頂中,收錄的45尊本尊,包括寂靜、忿怒和護法等3類,則多屬於事部及行部。

第十六世法王噶瑪巴曾將《知一全解》傳授給四大法子;而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在上週辯經法會的《百段引導文》課程中曾提及,一次性地傳授予24尊本尊的大灌頂,是他此生的第一次。

法王致歡迎詞說,今天是第三十二屆噶舉祈願法會前行活動之一,首先問候兩位仁波切、僧眾尼眾以及遠道而來的法友。

■薩迦法王給予灌頂,是薩迦派與噶舉派的歷史時刻

法王並表示,今天上午由薩迦法王給予事部瑜伽的釋迦牟尼三誓言灌頂,這次能邀請到具德薩迦法王專程前來給予灌頂,是薩迦派與噶舉派歷史性的一刻,也是對未來弟子的重要示範。由於薩迦法王的大悲心,此盛事才能成辦,因此藉此機會再次感謝薩迦法王,並隨喜薩迦法王的一切佛行事業。

法王說,今天下午起至25日,將給予《知一全解》系列中的二十四寂靜本尊灌頂。首先,要成為具格的灌頂傳法上師,就實非易事,而自己一定最了解自己,他看看自己,覺得也不具備傳法上師的福份,同時,加上祈願法會的準備工作及辯經法會等工作繁重,因此在灌頂的此時此刻,可說是身、口、意的力量都已用盡。

法王說,但為了緣起,仍會給予大家這個灌頂,這不僅是基於自己的力量,更是因為相信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菩薩,以及我們的善心。當我們有一念善心時,就是佛菩薩給予我們加持的機會,就好像他看到我們善心生起時,就會給予禮物一般,因此希望大家以善心、信心和淨觀,來接受這次灌頂。

■法王幼年曾持誦100萬遍白度母心咒

對於排於首位的獨尊白多羅本尊,法王回顧淵源說,之所以第一個給予白多羅,是因為在童年時,曾圓滿持誦過100萬遍白度母心咒,也希望以此儀軌,讓大家都得到長壽,更能具備利益自他的順緣,這是對大家的心願和祝福。

法王緊接著以第十六世法王使用過的灌頂寶瓶、第九世法王儀軌中特殊規劃的白優婆羅花圖卡、盛在銀盤上的紅花花束、十三種珍寶總集之圖卡及多瑪,依序為在場信眾,進行身、語、意、事業、功德的灌頂。

〈當悉達遇到多羅〉

白度母,守護修行人延壽以利眾

白度母守護正法修行人,而得以遮除壽命障礙,延壽以利益眾生的事蹟,在藏傳各大教派中流傳甚廣。以下是噶舉大祈願法會堪布噶旺分享的幾個經論上的故事,敘述成就者們如何祈求白度母加持,而得以延壽利眾,可增益行者的修持信心。

■源自阿底峽尊者,年代最久的白多羅灌頂

白多羅灌頂及修持法在藏區有四種傳承,法王噶瑪巴於20日給予的白多羅《如意輪儀軌》長軌灌頂,源自具德阿底峽尊者,是年代最早的譯本,後傳至岡波巴大師後,融入為噶舉傳承。

修持此法,尤其善於迴遮一切壽命的障礙,過去就有許多征服了死亡之厄的故事。例如尊者格西雷納巴曾宣說:「若能念誦此文,即便頭腳被切除,亦無大礙;身體被支解為小塊,也無害」。

■格西哲巴修持白度母,延壽至95歲

往昔的大學者格西哲巴,曾夢見太陽從西邊升起,東邊落下。他請示夢兆後,獲得「太陽墜入山谷」(逆向運行),是死亡之兆」的不祥回答。不久後,另一位大瑜伽士也斷定他餘命僅剩三年。

格西哲巴因此拜見雷納巴格西,並盡力學習此《多羅如意輪》的迴遮死亡法門,在修持11個月後,哲巴格西得以親見白多羅,並獲得得年60歲的授記。60歲時,格西再次親向多羅祈請,多羅說:「造一尊我的像,就能延壽10年。」格西恭敬履行,獲得增壽10年。

70歲時,格西再次向多羅祈請,多羅說:「若能塑造一尊我的佛像,能再多活10年。」因此塑造了一尊銅鑄的多羅像,因而增壽活到80歲。之後又在住處牆上繪畫了一尊白多羅像,活到了95歲。

■岡波巴大師修持白度母,增壽38年

白度母與噶舉傳承的因緣也很甚深。相傳岡波巴大師42歲,在山林靜處精進閉關時,空行母示現授記說:「你只剩三年的性命。」之後,岡波巴前往拜訪哲巴格西時,格西向岡波巴大師說:「您是一位殊勝的大師,因此將有廣大的利眾事業。」

「我不會有時間利益眾生了,」岡波巴大師說:「空行母授記我只剩三年的壽命。」格西聽完之後就說:「沒問題,就算屍體抬到了屍林,也能救回來,即使出現各種死亡的徵兆,也可以解決。」之後,格西傳授大師《多羅如意輪》的實修法和灌頂。大師以此修持,消除了死亡的障礙,一直利益眾生至80歲。


時間:2014年12月14日
地點:菩提迦耶 德噶寺

2014.12.14

冬季辯經法會期間,法王噶瑪巴特別為一套新軟體「明鏡」(梵文:Adarsha)舉行發佈會。「明鏡」是配合電子版的麗江版《大藏經》而開發的搜尋軟體,取意於電腦螢幕所顯現的文字猶如鏡中影。

法王指出,21世紀是科技的時代,諮訊的取得更加容易;我們不一定要到圖書館才能查詢典籍,透過網路便可直接下載。像「明鏡」這種可以在個人或蘋果電腦上操作的軟體,讓佛典的學習和研究更加容易,並且有益於西藏智慧傳統和文化的保存。透過這個軟體,法王希望讓大眾得以查閱不同版本的經藏和論藏,以及西藏偉大上師和學者的合集。這套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的軟體,未來將開放給大眾拷貝使用。

接著,法王打開一個典雅的小銀盒,取出一只鑰匙造型的銀色隨身碟。這個隨身碟中存有71卷298篇的麗江版《大藏經》,從整部律藏直至經藏的部分經文。過去兩年多,工作小組的21位成員對經文進行仔細的校對和編輯。法王表示,輸入和縝密的校對工作相當瑣碎,需要非常專注,實非易事。工作小組整天坐在電腦前,經常工作到眼睛痠疼。同時他們還要調整修剪所有的掃描文件,讓它們的尺寸一致。

「明鏡」軟體的開發者來自國際網路發達的台灣,使用者可以透過藏文或多數西方學者慣用的「威利」 (Wylie)藏文拼寫系統進行搜尋。另一項有助於耗時費力之研究工作的施設,便是對不同版本的《大藏經》如麗江版、德格版、北京版和卓尼版進行比對,而這部分的內容已印製為兩大巨冊。

麗江版《大藏經》是在雲南麗江府土司木增的贊助下,由第六世夏瑪仁波切米滂.確吉.旺秋(Mipham Chokyi Wangchuk)所編纂,為西藏第一部的木刻版《大藏經》。當第八世大司徒仁波切確吉.炯涅(Chokyi Jungne)在為著名的德格版《大藏經》進行考究時,主要依據的便是這部麗江版的《大藏經》。由於這些木刻的印版最後都存放在理塘寺,因此麗江版《大藏經》又被稱為理塘版《大藏經》。但後來印版受到焚毀,殘缺不全,而它的印刷版也就變得相當稀有難得。

接續對這個計劃的討論,法王指出,由於人工輸入總有出錯的可能,所以輸入的經文附有原件的掃描,以供比對查詢。此外,為了方便搜尋,工作人員按照文意而將經文分章分段,並予以編號;研究者可以透過這個軟體的索引,輕易找到與某個關鍵字或名相有關的經文。

同時,由於古藏文的拼法不同於現代藏文,法王計劃在軟體中加入字典的功能,以及藏文新舊拼字的對照表,而未來還會增加藏文、梵文和中文的對照。雖然目前難以完備所有經文的輸入,但卻可以從最重要的經文開始,例如〈心經〉、〈金剛經〉、〈波羅提木義經〉等。此外,這個軟體還可以提供藏、中、英三種語言的搜尋。

這項計劃工程浩大,需要眾多學者和技術人員的支援。整部麗江版《大藏經》的電子化,預計在2016年前完成。法王希望藉此保存佛教的珍貴法寶,方便大眾深入典籍,進而激發研究學習的熱忱。

時間:2014年1月20日
地點:德噶寺大殿

20140120

在供奉著四大教派祖師的朵瑪壇城前,掛滿噶舉歷代傳承持有者的唐卡聖像的德噶寺大殿中,由法王噶瑪巴親自主持,國師嘉察仁波切、其他仁波切、祖古、堪布以及全球各地弟子的見證下,噶舉傳承900年史上第一屆的女眾辯經「讖摩比丘尼辯經法會」,正式於佛陀成道的聖地菩提迦耶隆重揭幕。
    
來自印度、尼泊爾、不丹的6所尼師佛學院―—禪定林(Samten Ling)、列些林(Lekshey Ling)、雪度帕切林(Shedup Phelkey Ling)、創古度母寺(Thrangu Tara Abbey)、札西炯寺(Tashi Jong)、噶瑪竹聚達給林 (Karma Dupgyu Dargey Ling)約200位尼眾參加這場史無前例的辯經法會。

法會名稱源於釋迦牟尼佛仍住世時,他的男眾出家弟子中,智慧第一的是舍利弗,而在女眾出家弟子當中,智慧第一、勇氣第一的是讖摩比丘尼。所以,這次尼眾冬季辯經法會以「讖摩比丘尼」的名號來命名,希望藉此令尼眾生起智慧和勇氣。

這場900年來首屆的噶舉尼師辯經法會中,不論是法王、仁波切們、參與的尼師們、或是在場的觀禮者,興奮和感恩之情溢於言表。在唱誦〈大手印傳承祈請文〉時,多位尼師感受到了承擔傳承的榮幸與重任,忍不住淚流滿面;她們的榮耀感和惜福之情旋即感染了現場的在家會眾,大家都紅著眼眶,為自己有幸目睹到歷史的一幕而感到歡欣。

開幕式上,法王噶瑪巴、國師嘉察仁波切,以及堪布嘎桑尼瑪、堪布慈囊、法王姐姐恩珠巴宗、美國丹確法師、台灣的妙融法師等分別上台致詞。

法王噶瑪巴感性地表示,自己身處異地,沒有孝順母親的機會,因此希望將對母親的思念和關愛,傳達給每一位女眾。今天能來參加首屆尼眾辯經法會,他個人覺得非常幸運,希望尼眾辯經法會可以永遠辦下去、直至千萬年。

國師嘉察仁波切則從佛陀時期男女平等、金剛乘中淨土無性別之分、及多位女性大成就者的故事等,鼓勵尼眾精進學習、及早證得五道十地。

法王姐姐恩珠巴宗、美國丹確法師、台灣的妙融法師代表東西方的女性,鼓勵尼師勇敢克服社會不公平的待遇,全力追求智慧,以對上師的信心,來擊退自己「我做不到」的心理障礙。她們以回顧自己的生命歷程來現身說法,句句真摯感人。

堪布嘎桑尼瑪和堪布慈囊,回顧法王噶瑪巴、慈濟證嚴法師以及德蕾莎修女的故事:法王隻身來印後創下廣大的事業、證嚴法師以平凡比丘尼而建立全球最大的佛教基金會、德蕾莎修女無遠弗屆的愛為例,希望大家鼓起勇氣,全力修習三學與實修。

堪布嘎桑尼瑪、堪布慈囊、法王姐姐恩珠巴宗、美國丹確法師、台灣的妙融法師致詞的節錄或全文詳見附錄。

法王開示的全文和嘉察仁波切演說的節錄如下:

法王噶瑪巴開示

今天在此殊勝的佛教聖地菩提迦耶,舉辦讖摩比丘尼冬季辯經法會,對於前來參加的嘉察仁波切、各位仁波切、堪布以及善知識們,我首先向大家問好!

今天我有些感冒,所以可能會講得不太好,並且時間也超過半小時了。但沒有關係,我們藏人在比較開心的時候,是不會算時間的,尤其我本來要講的,都被前面幾位說完了,以至於現在不知道要說什麼才好,但是不說一些也覺得很奇怪。

最重要的是,所謂佛陀的法教,如同一個房子,需要有支柱。那如果說一個房子有四個支柱的話,那麼其中兩個支柱是比丘和比丘尼、另外兩個便是優婆塞和優婆夷。所以,如同佛教的房子,這四大柱都不可或缺。

最尊貴的法王達賴喇嘛曾向我說過,比丘尼在經典中有記載,是佛陀曾經設立的,但為何比丘尼傳承卻在藏傳佛教中失傳了呢?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好,自己沒有努力、或珍惜,而讓此承傳失傳了,並不是因為佛陀沒有傳授。

在《道次第教言》中提到中土的眷屬名稱順序時,由於藏傳佛教的比丘尼戒已經失傳,因此不能講比丘和比丘尼,只能以沙彌和沙彌尼來替代。但在印度經典中很少提到沙瀰和沙彌尼。

在界定一個國家是否屬於佛教國家時,首先要觀察它是否具備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和優婆夷,以及是否具備戒、定、慧三學,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佛教基礎。

前面有人講到世界上有七十億人口,百分之五十是女眾,信徒中也有很多的女眾。數量如此龐大的女性人口,我們一定要支持、關注她們的實修,這是很重要的。

此次有機會舉辦讖摩比丘尼冬季辯經法會,這並非說我很偉大、做得很好、或很傑出,而是因為諸佛菩薩的加持。尤其是嘉察仁波切、堪布、善知識的支持下,我們能夠在這裡舉行此讖摩比丘尼冬季辯經法會,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大的福報。

能夠參加這樣的法會,我自己覺得非常幸福,未來無論是幾千年,或幾萬年後,希望也都能夠繼續,而且不但能夠繼續舉辦,還希望未來的規模能夠更興盛廣大。最主要是希望為佛陀法教及尼師法教的持有者,打下一個能夠利益眾生的基礎。

身為一個人,孝順父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我離父母太遠,不能孝敬到父母,尤其姐姐會對我說:「你比較喜歡媽媽,不太喜歡爸爸」。我的確比較想念媽媽,但不是說我不喜歡爸爸,但即使如此,我仍然沒有機會孝敬她。由於不能孝敬媽媽,因此我希望將自己對母親的關愛,傳達給在座的各位。此外,佛法講眾生如母,因此我也希望將各位尼師與所有的女眾,都觀想成我的母親及姊妹。

其實我的人生極為錯綜複雜,存在很多問題和困難。尤其是前幾世法王沒有遇到的困難,我這次在第十七世都遇到了。有時候心裡也很痛苦、沮喪,雖然有一些痛苦與失望,但為了利益眾生的佛行事業,為了帶給一切眾生一些快樂,我會繼續努力下去。

我現在年紀還小,學問也不多,可能有許多做錯的地方,或者缺乏大的勇氣和信心,但是我希望以後能夠為一切眾生,尤其是能為尼師做一些事情,至我過世為止,我真心希望能夠利益到一切眾生。

在這第一次尼眾的辯經法會中,我們有嘉察仁波切、祖古、堪布、在家居士等在聖地齊聚一堂,這是很好的緣起,具足非常大的福報,而這些福德都是諸佛菩薩阿羅漢的慈悲加持,因此大家要好好祈福。再次感恩大家。

嘉察仁波切開示節錄:

今天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這次尼眾辯經法會。法王降臨在人世間,萬般艱苦地來到印度,佛行事業日益增長、名聲也日益廣大。

每一個眾生,即使是昆蟲螞蟻,都具有如來藏,都有證悟的能力,能夠證悟到佛果,也能夠證悟到阿羅漢,因此,證悟是不分男女的。

在雪域西藏的佛教前弘時期,空行耶喜措嘉與蓮花生大士無二無別,尤其蓮花生大士的伏藏也都是在耶喜措嘉的協助下完成的。

同時,在第九世法王噶瑪巴旺秋多傑的教言中,提到一位名為桑堅多傑帕摩的尼師,她能夠舉行灌頂、口傳等,在藏地有很廣大的佛行事業,並且受尊崇為藏地的大成就者之一,她的寺院和傳承至今仍存於世。

第十五世法王噶瑪巴卡恰多傑最主要的弟子之一康珠仁波切也是一位尼師。她能夠傳授灌頂,曾經為前世的波卡仁波切灌頂。

有一次,我在不丹,聽到有些人說康珠仁波切來了,我朝大家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見帳棚內坐著一位頭髮亂糟糟的女性行者。後來服侍我前任轉世的侍者,請我去接受她的口傳。我只記得當時她給了好多的開示,但我不記得是什麼口傳了。

康珠仁波切還會為人治病,骨折病患服用她給的藥後,身體很快就康復。她圓寂後,她的姪子確札喇嘛在隆德寺附近的火葬台為她進行毗荼大典,前一世的天嘎仁波切也在會上。火化時,首先出現白色的火,藉著冒出白色的花,後來才轉成紅色的火,這些照片我也見過。

在法王的特別加持和關愛之下,我們能夠舉行這樣一個尼眾辯經法會,所以請在座尼師好好把握聽聞思維的機會,一定要好好精進地學習,不要執著於生活,因為生活的本質就是困難、輪迴本來就是痛苦,各位千萬不要執著於物質。這些都是法王平常在法會上跟大家講的話,我不過是在此向各位重複罷了。

祈願第十七世法王的佛行事業愈來愈廣大、愈來愈興盛,最後也祝福各位吉祥如意。


附錄(按致詞順序排列如下):

(一)法王姐姐恩珠巴宗致詞:

今天2014年1月20日,在這殊勝日子裡,噶舉實修傳承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嘉察仁波切,以及善知識、堪布們、在家居士,尤其是這次來參加法會辯經的尼師們,早上好!

在這殊勝的開幕儀式,法王吩咐我在此講一些話,我自己沒有學習,也缺乏經驗,但因為法王的囑咐,所以勉強在此講一些身為女眾的話題。

世界上有七十億人口,其中百分之五十是女眾,而佛教徒中,多數也是女眾。但身為一個女性,其實會遇到很多困難。為什麼呢?因為在社會上仍存在對女眾的不平等待遇。

小時候,爸爸會教我藏文,但鄰居和家鄉的居民都說,「她爸爸一定是瘋了,為什麼要教她藏文,不讓她去放牧、或做家務事,卻讓她學習呢?」但是我爸爸不在乎,仍是繼續教我藏文,我現在能念一些藏文,都是因為父親的恩德。

因此在社會上,對女眾的待遇一定要改變。但要改變這樣的待遇,雙方都需要努力,尤其是身為一個女性,要努力求學,為什麼呢?現在是二十一世紀,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的時代,人的價值是以知識來評量。尤其是身為一個尼師、一位護持佛教的尼師,需要完整修習三學。

現在藏傳佛教中,雖然比丘尼的戒律已經失傳,若是能夠找回比丘尼的戒律,那麼我們的戒律就會完整。同樣地,在男眾佛學院有經論和文學的學習,希望以後在女眾的佛學院中也有同樣的教育,並且希望透過這樣的教育,能夠慢慢地實修三年零三個月的閉關,這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僧眾也好、尼師也好,都是佛教的持有者,身為佛教的持有者必定要實修三學,而實修三學一定要有佛學院與寺院。因此,提供尼眾這樣的條件非常重要。

達賴喇嘛尊者也時常說,尼眾與男眾一樣學習經論,這非常重要。格魯派每年都會舉辦「文殊冬季尼眾辯經法會」。同樣,現在尼師也有考格西的機會。尤其是我們在尊貴的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的帶領下,舉辦了第一屆「讖摩比丘尼辯經法會」,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和緣起。

我們身為女眾,不能沒有信心、也不能灰心,一定要勇敢,對自己有信心,一定要精進,這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我們因為自己沒有機會,就會找藉口,現在有了這樣殊勝的機會,若自己做不到,就不能以「沒有機會」作為做不到的藉口;我們不能失去信心,要做到上師的教言,這非常重要。

我並沒有上台的經驗,但因為法王吩咐,今天仍鼓起勇氣來演講。希望這樣可以鼓勵來自喜馬拉雅山區的尼眾,讓大家有勇氣、有信心,。

我沒有上台經驗,若有講錯地方,希望可以獲得大家原諒。總之,祝願尊者以及噶舉實修傳承上師們長壽,女眾辯經法會能圓滿,並且透過這樣的機會,祈願未來世界能夠和平。

(二)美國丹確法師致詞:

法王噶瑪巴在最神聖的佛教聖地菩提迦耶,舉行噶舉史上第一屆尼眾冬季法會。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回顧發生在這裡的一段對話:在佛陀剛獲證悟,尚停留在菩提樹附近時,惡魔來到佛陀的面前,對佛說,既然他已達完全證悟的目,就應該進入涅槃。佛陀回答,唯有在他的比丘、比丘尼以及優婆塞清楚瞭解佛法,並且能夠成功地與反對佛法的人辯論時,他才會進入涅槃。

這段記錄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Sanghabhedavastu)以及其他梵文佛經中的對話,清楚地顯示佛陀對尼眾的期許,希望尼眾也能在護衛佛法上,扮演積極的角色,因而為來世的眾生保存法教。

今天,在距離這段對話發生的菩提樹不遠處,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正在為尼眾創造新機,讓我們重新開展出對佛法的認識,讓我們尼眾也能夠為佛法辯護,實踐佛陀對尼眾的期許,令尼眾也能為保存世界的佛教貢獻心力。

直到現在,女性仍面臨內外障礙,所謂「外障礙」就是缺乏資源和教育。但現在法王噶瑪巴已經為我們創造了這樣的外在機會。而「內障礙」就是缺乏信心、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到。

我相信你們很多人都認為,西方女性從未面臨這些處境不平等的困難,但事實上,男女平權在西方也是近年才完全實現的。100年前,美國婦女是沒有投票權的,當然在短短幾代後,婦女就擁有了更多的教育和就業機會,但仍常常受到外界的質疑。

我母親也是生於男女教育平等的年代,但那個年代的女性通常沒有發展出足以掌握機會的自信。我母親受到很好的教育,但總是在公共場合感到害羞,她常常會說「我做不到」。但我父母卻一再教育我們:如果相信自己的潛力、並不斷挑戰極限來發展自我,那麼我們就一定做得到。

這裡的重點在於,即使我們有機會,但如果我們並不能善用機會,那就會把我們拉回原地。也如同法王之前所說,關於男女「可不可以做」或「能不能做」的概念,就只是個「概念」,並非存在於我們的心之外。

我們不應任由社會的世俗見解,來定義我們的能力,而是應該要讓佛法的智慧來塑造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佛法告訴我們,我們完全具有同樣的佛性。當我們內在的潛力完全開展時,我們會具備通常社會所說的男性、或女性特質的一切功德。

就算我們對自己的潛力不總有完全的信心,但我們的確對自己無上的精神指導法王噶瑪巴有完全的信心與信任。法王向來告訴我們尼眾,我們的確有認真學習與深入修行的能力,因而有能力成為承擔如來家業的棟樑。因此,我們對自己的上師與對佛法的信任,能夠成為我們開展自信的基礎。

法王噶瑪巴也曾提到,在我們所處這個時代,世界尤其需要在女性的身上較為明顯展露的特質。長久以來,社會就賦予女性照顧他人的角色。如果訴諸個人的經驗,我們都會在女性身上看到傾聽他人的需求、不顧一己安樂而慈悲行事等以母親為代表人物的特質,這些都是當今世界迫切需要的特質。

由於法王對我們的無量慈愛,法王為我們尼眾提供資源,讓我們有機會完全開展自身的潛力,令此內俱的慈愛,能夠成為利益世界的完善來源。

西方國家人民的幸福與快樂,有賴於佛法的流傳。我僅代表西方國家的人民,祈請各位尼師深入佛法的學習與修行,並且承擔如來家業,以保存佛法並將之宏揚於世界上任何亟需佛法的地方。

(三)台灣妙融法師致詞:

尊貴的法王、嘉察仁波切、各位堪布、男女僧眾們,大家吉祥如意。今天很榮幸的,能夠在佛陀成道的聖地,所舉辦的第一屆噶舉尼眾辯經法會的開幕式上,與大家分享「女性的智慧與勇氣」這主題。

其實講到「智慧」與「勇氣」,我從來不覺得男性與女性有什麼差別,身為佛弟子的我們都知道,智慧、勇氣、慈悲等等,這一切美好的優點,是所有生命都擁有本具的特質。唯一男性與女性會有的不同,大概是在展現、或表達的方式上有所不同罷了。

那麼在女性身上,是如何體現出智慧與勇氣呢?當我這麼想時,腦海中是一片空白,我想不出具體的說法,只是在心中,開始一個個浮現出我所認識的女性們。各種國家、民族、年齡的女性,一一在我腦海中閃過,這當中,包括各位,許多我接觸過的你們。

當我想到各位,尤其是喜馬拉雅民族的女性們時,我心中充滿了平靜與謙卑,我看到柔軟、從容、謙和、以及細膩的特質,但是卻又是那麼堅忍、奉獻、吃苦以及付出。於是我發現,也許這些特質,就是智慧與勇氣的體現吧。

雖然如此,但是我也看到,你們面對著困難的生活環境,偏頗的社會觀念,以及更少的學習機會,及更少的教育和生活資源,是的,這是顯而易見的現實,但是今天我們聚在這裡,不是為了自怨自艾,也不是為了怨尤社會環境。

因為真正的困難,不純粹來自於外在加諸在我們身上的各種既定概念,我們真正面對的困難,其實來自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或者說,是來自於我們認同了整個社會的概念,而將其加諸在自己身上,而這才會是我們終極的束縛。

今天在這裡,在法王的發起與帶領之下,以及所有僧伽的支持之下,我們開始了噶舉僧團中第一次的女眾辯經法會,而我覺得,這殊勝的第一次,不只是為了辯經,不只為了聽法,也不只因為這是上師噶瑪巴的指示,這一次,我們也是為了能從根本轉化整個社會的觀念,以及我們每一位女性對自己的概念與認知。

在1994年的時候,當我在大乘的佛學院畢業,並真正決定要到藏傳佛教繼續學習,當我提出這個申請時,我的剃度師以及我的常住許多長老們都跟我說,你去會受苦的,因為藏傳佛教的女性是沒有社會地位也沒有機會的。還補充說到「自古以來,沒有幾個能夠成功的」。

當時我不以為然,也自信的認為,自己會是那沒幾個當中的其中一個,然而直到來到了這個藏傳社群,很抱歉的說,我發現,他們說的,是真的!
 
但是今天,今天能夠有看到專門是屬於女眾的辯經活動,使我感受到與看到了希望,雖然這只是開始,雖然我們仍有漫漫長路要走,我祝福各位,能夠在法王的引領與關注之下,以及各位每一個人的努力中,我期待,也盼望未來某一天的辯經法會上,前面坐著的堪布與格西們,是你們。

(四)堪布嘎桑尼瑪致詞(節錄):

法王在兩千年來到印度,這是凡夫不可能做到的。而法王來到這裡是為了能夠學習廣大的教法,以便利益一切的眾生。從噶瑪大祈願法會的穿衣、喝茶、受戒等律儀的重整,到匯整灌頂儀軌及口訣、修持金剛舞、道歌薈供、修四加行有獎勵等來重振實修傳承,並且宣揚上師傳記及雪域文化藝術等,這些都是法王到印度後,為振興噶舉傳承而做出的貢獻。

回顧第一次舉辦僧眾辯經法會時,剛開始因為興奮,反應很熱烈,之後又慢慢冷卻。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持續努力,目前已有不錯的成績,成為由四大教派的格西和堪布擔任裁判的學術盛會。總之,不論是在實修風氣或佛學研究上,大家都有長足的進步。。

四大教派曾一起在達蘭沙拉,開會討論比丘尼戒律等議題。世尊住世時也曾說過男女平等,以及佛教是否能夠維持,有賴於比丘、比丘尼的共同護持,因此希望比丘尼能把握住這次機會,精進努力。

(五)堪布慈囊致詞(節錄)

比丘尼辯經是噶舉傳承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希望藉此讓女眾獲得新的勇氣、展望和環境。

過去在藏人的環境中,女眾和尼師沒有像男眾一樣的學習條件。但是現今藏地五明佛學院已具有很大的女眾僧團,學習風氣鼎盛,許多尼師著作中觀論等。格魯派中則有女眾辯經法會,女眾也可以考格西。

在我們噶舉傳承史中,過去從來沒有女眾辯經法會,因此,各位尼師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瞭解學問的重要。佛教徒一定要依止善知識,要在善知識前聽聞道理,這樣才能夠如法地實修。正如蓮花生大士所說的,實修時必須要知道善惡的取捨,因此學問非常重要。

在實修或聽聞佛法時,若不知取捨、或不知實修方法,就如同司機不會開車般很容易出事。所以,要先聽聞再去實修。世尊也說過,修行就如同走台階般,應該一步步循序往上提升。因此,不論在家或出家,大家都要有清淨的戒律,然後慢慢實修道次第,在聽聞的過程中學習辨別和思考。

大手印中說,聽聞是因,實修為果。未經聽聞的禪修很容易誤入歧途,因而再三強調聽聞的重要。受戒遠離家鄉的佛教修行者,應該如何護持佛法呢?佛陀曾言佛法分教法和證法。我們應當先認清楚何謂佛?何謂佛教和教法,之後再去實修,反之是不可能的。

身為佛教徒的殊勝之處,在於世尊所流傳下來的經典。我們不僅要有信仰,更重要的是將信仰當成學習的基礎,藉由聞思而得到智慧。釋量論是看懂五部大論的鑰匙,我們可以透過學習釋量論和因明來培養智慧。大部份尼師院的法會很多,但是還是應該先學習經藏和律藏。

想達到究竟佛果,就得從經藏、律藏和中觀等一步步學習。不能想著「因為我是尼師、我做不到、學不了」,不要覺得尼師就只是學習儀軌和舉辦法會,這些都已經是落伍的觀念。佛陀教導我們,人人平等都有如來藏,因此我們也要如此思維本身具有佛性,男眾僧人如何學習、如何行事,女眾亦應如是。這也是佛陀兩千五百年前所開示的。

《解脫莊嚴論》中講到,成佛之因是如來藏,成佛所依人身寶。正因為我們有佛性,自己一定做得到。在佛陀的面前,人沒有好壞、男女之分,最重要是聽聞思維,學習三學後再去實修。各位要有這樣勇氣。

西藏歷史上,女眾並沒有與男眾相同的機會,但這是因為沒有機會,而不是「不會」。過去以力氣爭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要握筆以智力取勝。女眾具有非常巨大的慈悲心。我們會聽到家庭在遇到困難時,爸爸可能會離家,但媽媽就不會離開自己的家庭,這是因為女性的慈悲心更勝之故。

現代社會中,無論在政界還是企業界,都有很多傑出的女眾。來自台灣的人可能都知道證嚴法師。證證嚴法師本身是一個很平凡的比丘尼,她出家、逐步學習,她所創辦的慈濟基金會,目前是佛教界最大的團體,光是工作人員就有十萬人。世界各地發生災難時,政府人員還未抵達,慈濟人員就已經在救災了。德蕾沙修女也是非常偉大,希望在座的女性也有這樣勇氣。

現在有如此殊勝的因緣和機會,每天由法王為妳們上課。希望大家帶著恭敬心,一分一秒都不浪費,專心一意地好好努力。男女平等不是嘴上說說,而是真正去把握學習。

 


時間:2014年1月21-24日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德噶寺

20140121 MG 8751

在史上首創的第一屆「噶舉讖摩比丘尼冬季辯經法會」上,法王在連續8天《解脫莊嚴寶論》的開示中,間或談及自己對西藏比丘尼戒此重要議題之坦直並經嚴謹探究的見解。

不可或缺的女性出家眾

法王引用少人知曉的經文上的描述,說明數百年前女性出家眾——其中包括受具足戒的比丘尼,在西藏的中部曾經一度興盛。但這樣的修行團體今日已不復存在,藏傳佛教比丘尼戒已然失傳。

法王明確地表示,再度恢復具足戒的比丘尼團體,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為唯有比丘尼眾同時存在,才能夠令佛教團體完備。

在「讖摩比丘尼冬季辯經法會」中,法王噶瑪巴課程開示的主要對象,是來自6所噶舉尼師院的207位尼師。這項課程同時也對大眾開放,許多藏人和國際弟子同霑法益,大殿內座無虛席。部份格西、堪布和僧人也在席中隨喜聞法。

每堂課一開始,由尼師擔任的維那師帶領尼眾、僧眾和居士唸誦祈願文。女性維那師清澈而嘹亮的嗓音,難得一聞。由尼師持香、吹奏嗩吶前導法王進入大殿的尼師隊伍,以及穿梭在架高的坐墊上英挺的尼師行列中,來回巡視的尼眾糾察師,更是平時難得一見的景象。

在第一天開示中,法王首先解釋尼眾辯經法會名稱的來源:「在佛陀的女性出家弟子中,智慧和勇氣第一的是讖摩比丘尼。這代表女性出家眾,和男性出家眾一樣,能夠獲得最高的證悟。但最重要的是,當今的這個時代,在執持佛陀的法教上,女性出家眾不可或缺。」

隱沒的歷史:一度興盛的女性出家眾

法王接著探討在西藏女性出家眾的淵源和歷史。法王指出,這當中的部份歷史可能鮮有人知,但無論如何這是非常重要的歷史。

法王首先引用歷史上的文獻,明確地證明比丘尼存在於過去的西藏。西藏史上第一批的七位比丘,受戒於藏王赤松德贊的時代。法王解釋,比丘尼團體也在同一時期成立:「正如比丘僧團獲得完整的別解脫戒,我相信完整的別解脫戒,也同時傳給了比丘尼團體。」

再者,歷史上有許多明確的例子,顯示許多西藏的尼師得到比丘尼戒。文獻上曾經記載如釋迦秋登(Shakya Chogden), 博東卻列南嘉(Bodong Chogle Namgyal)以及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等大師,都曾經為女眾傳授比丘尼戒。

法王表示:「翻閱薩迦派的家族傳承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某些薩迦派的偉大傳承持有者的女兒,領受比丘尼戒的故事。歷史上也曾經記載,大譯師仁欽桑波(Rinchen Zangpo)的姐妹成為一位比丘尼。我們幾乎可以相當明確地說,當時存在有傳授比丘尼戒的駐世傳承、或者是存在有另一種可以傳授比丘尼戒的方法。」

「類似地,在那瑞(Ngari)地區具有影響力的喇嘛耶些鄔(Lama Yeshe Ö)的歷史中,有些文獻顯示,國王的妃后、上流社會的仕女、或是平民階層的女子,有意願領受比丘尼戒的話,是可以受戒的。這樣的文獻資料的確存在,而我也曾經見過。」

引用文獻中的記載,法王指出在第十世法王噶瑪巴時代,西藏中部的女眾寺院比男眾寺院還多。在第十七世紀時,尼眾團體顯然極為蓬勃興盛:「像這樣的歷史可能不太廣為人知,但它的確存在,這些故事都是真的。在過去古老的西藏,曾經存在著興盛的比丘尼團體,她們有聞思修的機會;許多瑜伽女和其他偉大比丘尼,藉由修持而獲得證悟和成就。姑且不論這些故事是否廣為人知,但我們確實知道它們的真實性。」

目前的情況

在陳述比丘尼團體一度存在於西藏的事實後,法王接著回到目前藏傳佛教比丘尼團體消失的情況,並且提出有改變的必要:「具備比丘尼團體,這對我們而言很重要。這是達賴喇嘛尊者努力促成的事情,也是所有傳承的偉大學者感興趣的課題。在這個議題上,一直有許多的討論,同時也開過許多研討會。事實上,甚至在我來印度之前,就有這些研討會了。」

「這些討論和深入的研究已經持續了二十多年,但大家仍然無法對這個議題下結論。我不知道是大家無法得到結論,還是不敢、或不知如何下結論,但這就是目前的情況。」

執持法教

接下來,法王討論引用經文的內容,說明具備比丘尼團體的重要性,以及比丘尼團體在完整地執持佛陀的法教上,所扮演的珍貴角色。

法王說明,根據道次第對珍貴人身的定義,「中土」(佛教之地)必須有比丘尼的存在。一個地方是否能夠成為「中土」,取決於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的存在,此四眾就好比是房子的四柱。由於缺乏比丘尼的傳統,藏傳佛教的這座房子便缺少了一個支柱。

「許多經文中說,一個國家是否有佛法,就要看這個國家是否具備律典,而這取決於是否有三種基礎律儀的修持。」此三種律儀指的是大乘布薩律儀或僧尼每月兩次的懺悔還淨、雨季安居以及一項與雨季安居有關的特別儀式。

「就男眾行者而言,我們有學習和三種基礎律儀。但是對女眾行者來說,我們沒有三種基礎律儀,並且因為沒有比丘尼眾,當然也就不具備律典中所描述的內容。因此,具備比丘尼來維繫三種基礎律儀的修持,這對我們很重要、也有必要。」

無諍的女眾出家戒

法王接著提出比丘尼團體存在的另一個重要理由。沒有一個比丘尼團體,我們就非常難以傳授女眾任何程度的無諍出家戒——包括沙彌尼戒:「缺乏比丘尼團體,我們就很難真正傳授女眾出家戒。比丘僧團是否能夠傳授女眾比丘尼戒,這點現在仍有爭議。有些人說,比丘僧團可以如法地傳授比丘尼戒,但有些人說不行;這裡面仍然有許多的爭議。」

「在比丘僧團是否能夠傳授比丘尼戒上,如果還有爭議的話,那麼比丘僧團是否能夠傳授沙彌尼戒,自然也會是個問題。這很難論斷,也很難說這是百分之百沒有爭議的。」

「如果有比丘尼團體,我們就能夠傳授無諍的出家戒。否則我們將難以完全沒有爭議地傳授任何出家戒。所以,這是必須要有比丘尼團體的另一個重要理由。」

共同的責任

最後,法王再度強調此議題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對此議題時,整個出家團體應有的責任:「我們必須瞭解,比丘尼戒是個重要的議題。有些人認為,這是外國尼眾來了以後,拿它大作文章後才變成重要的問題,而在這之前,它並不是個重要問題。但是事實絕非如此。過去它對我們而言不是個重要的議題,其實是我們的過錯、問題,是我們沒有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我們僧眾和尼眾雙方都有失誤,因此這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責任。」

 

時間:2014年1月16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20140116 FilipWolak-MarmeMonlam-7305 s

點燈祈願法會 千年梵歌再現

佛陀世尊成道的聖地、印度金剛座的噶舉大祈願法會會場,如詩偈所說:「上有天人善持白傘蓋,下有龍族海會供養雲,前有人群海會禮讚音,盡攝人天清淨妙福田。」滿月下,一場滿溢慈悲的音樂祭典,即將開展。

16日晚間,滿月柔美的光芒下,祈願大會場的舞台已卸下連續14天的精緻壇城布置,寬廣的舞台上方,映襯著祈願法會的藍底LED螢幕前,僅有金色佛陀端坐,沐浴在氤氳的金黃光束中。首度於16日舉行的點燈祈願晚會,就這樣清麗肅穆的開場了。

■以善妙歌舞及美麗燈燭,獻上供養

如同佛陀在〈三摩地王經〉中說,「美妙歌舞眾伎樂,悅意喜笑善樂器,殊妙油燈常連綿,恆時供養無上尊。銅鑼鐃鈸百腰鼓,各種美妙鐘鼓聲,琵琶伎樂百功德,淨意導師我供養」,因此晚會中,以各種善妙的歌舞、善妙的純淨笑容,及美麗的燈燭,向佛陀及上師獻上無比善妙的供養。

比往年更為盛大的點燈祈願晚會,緣起於第七世法王在嘠千大營地中,舉辦祈願大法會來慶祝新年的傳統。根據歷史記載,當時,佛壇上陳列出不可思議豐富的貢品,但是法王仍然在鋪著薄墊的地上,恭敬地向佛壇頂禮。

在3百多年前的祈願大法會期間,早晨是祈願法會,下午則有聖者行傳的節目演出,將佛陀的本生故事、藏漢成就者的行儀事跡,及轉輪聖王、漢族藏族蒙族的國王,以及天人與阿修羅的爭戰,還有帝釋天與四大天王的故事,栩栩如生的表演出來。

法王噶瑪巴有意恢復此傳統,因此,在第31屆祈願法會的點燈祈願晚會上,以「慈悲法意」為主軸,規劃為三大表演型態:「西藏傳統歌舞表演」、「不丹傳統歌舞表演」及「印度道歌表演」。

■小規模的藏樂交響實驗

在法王兼容新舊的心量下,今年有一項新創舉供養大眾:以小規模實驗的方式,引進中西方常見的交響樂演出形式,將取材自西藏的傳統音樂,結合不同樂器共同演出,也藉此鼓勵西藏文化創作者朝此方向繼續擴大努力。

而早在一週前,40位來自孟買的舞台專業團隊,帶來7輛貨櫃車的器材,從9日起,利用每天半夜晚課結束後,攀爬上5層樓的舞台頂端,陸續架上了200盞舞台燈,及舞台上橫40呎、寬22呎的巨型LED燈,法王則幾乎每晚都會到場視察,並親自規劃了所有節目流程以及燈光設計。

一、法王開示「光明的力量」

在晚會一開始,法王先上台,先以柔軟的法語甘露,為大眾提醒光明的力量,與善良與慈悲的責任。法王說:

燈火代表平靜與光明,就好像在黑暗地方,當我們看一展燈火時,會感到一絲歡喜和安慰,因此在無盡輪迴苦海中,佛菩薩們將正法點燃了,而使我們產生勇氣和信心,今天我們不光只是點燃世間的燈火,我們更要將智慧、慈悲的燈火點燃,以及點燃和平的燈火。

我們今天在金剛座佛陀成道聖地,就要將智慧和慈悲的燈火,一個接一個的傳遞下去,希望大家都能帶著這樣願心,來進行點燈活動。

今天點燈祈願法會中,我們也安排一些表演節目,但並非是世間歌舞表演,最主要是使表演符合於正法,並且以這些歌舞,代表我們對佛陀正法的憶念及對一切生命的慈悲之心,更提升增長我們的智慧與慈悲。

尤其佛陀是在印度出生成道,我們更要將這樣一種佛陀成道的修持傳統,延續下去,所以我們更要能夠帶著一種善心,開展善心,將這一念善心帶到各自生長之處,擴展到全世界,每個角落,這也是我的期望。

二、〈四臂觀音修持簡軌〉:與大悲觀音相應的時刻

接著由四位維那師唱頌〈四臂觀音修持簡軌〉,來喚醒眾生蘊藏的菩提善念。法王殷切的心念,是希望再三的提醒大家,善心,是讓一切心願圓滿,獲得幸福快樂的道路,而為了要能生起善心,首先需要在心中生起慈心與悲心。

為了讓大家能獲得加持,而能如實生起慈心與悲心,因此向一切諸佛慈悲的總集:雪域藏地的有緣本尊:聖觀世音菩祈請,並唱頌出利益廣大且容易修持的〈遍利虛空觀音儀軌〉。

在三次的〈皈依發心文〉:「諸佛正法聖僧眾,直至菩提我皈依,以我所施諸功德,為利眾生願成佛。」,和三次的〈觀音菩薩禮讚文〉「淨極無瑕大悲身,阿彌陀佛頂上嚴,慈眼悲憫視眾生,皈命頂禮觀世音。」之後,反覆念誦〈六字大明咒〉,一時間,舞台上投射出的金黃光束交織著「嗡嘛呢唄咩吽」的持誦聲,熨燙溫暖了大家的心。

三、四:〈自然的美麗〉、〈犛牛蹄聲〉:感恩地球和動物

之後的節目〈自然的美麗〉、〈犛牛蹄聲〉則逐步擴展了與會眾的關注心量,從感恩我們所生長唯一所依的地球、到憶念動物的恩德,並進而轉向對佛陀恩德及悲智雙運的教法致謝。

在七道彩虹光束中,搭配了地球各季節美景為背景畫面的交響樂團傳統樂曲演奏,在外國法友看來平常,在西藏傳統樂曲表現形式上,卻屬歷史上的創舉,表演者們來自於位於北印度達蘭沙拉的西藏藏劇團,都有10年以上演出經驗。

法王於去年1月、上一屆祈願法會後,透露希望呈現西式交響樂團表演之構想,並請文化大學的國樂系主任吳宗憲老師協助規畫設計,吳老師回憶說,後來左等右等,等到8月底,法王傳訊說,希望此次能嘗試融合西藏藏樂及中國傳統國樂的新型態演出。

因此,去年9月份時,法王自掏腰包,讓幾位年輕團員到台灣,在40天內,以每天3小時的集訓方式,讓他們一對一接受包括二胡、三弦、揚琴、笛子等樂器表演及音樂課程。

16日當晚,以西藏傳統樂曲重新寫成協奏曲的〈犛牛蹄聲〉,宣揚出法王對動物自主權的日益關切心念,畢竟大地上生物種類千萬種,人類僅是其中之一,眾生雖然大小不同、形狀有別,生命價值是並無分別的。

在巨大LED播放著各式動物影像時,以笛聲為主、輕躍自由的合奏表演,勾起人類對動物權益及生命價值的反省,就像人類想主宰自己生命一般,動物也想自主自己的性命,且動物不論直接或間接,都在在處處利益人類,動物們所產生的奶、血、肉,被人類所食,皮毛被人類所穿著,如果沒有動物,人類是無法生存的,因此我們應當憶念著動物生命給我們的各種幫助。

五、〈不在天上在天上〉:來自不丹的讚嘆

喜馬拉雅地區的傳統,是悲智雙運的圓滿佛教傳統,就算21世紀外在物質興盛,也不能沒有慈悲與智慧。因此,喜馬拉雅個民族應該要繼續的,守護著父輩祖輩們所留下的這悲智雙運的圓滿佛法傳統,因此接著由不丹傳統歌舞學院,表演出讚嘆佛教傳承的傳統歌舞「不在天上在天上」,7對舞者的純熟舞步,引起全場熱烈鼓掌。

六、〈願望之歌〉:祝願眾生心願成就

在對地球和眾生們的關心後,法王將目光轉回到了故鄉,藉由西藏藏劇團歌聲,傳達出法王念茲在茲的祝福。在兩千年初,世界屋脊之巔、某夜月光照射在沈睡的大地上時,法王噶瑪巴來到了印度,當法王的坐騎來到了他鄉異地時,法王回首遙望著故鄉,心中生起了無限的感觸,於是便寫下了「願望之歌」。

這首歌主要在祝福西藏山川大地的美麗,祈願一片美麗自然能不斷綿延持續,人民幸福、聖者住世、人們心想事成、達賴法王長久住世、總持教法,希望所有大眾都能心願成就。搭配著LED螢幕播放的各種藏民的笑容,及結尾最後一張布滿皺紋、正轉著大經輪的手,法王對故鄉的深厚思念和盡力祝福溢於言表,讓同樣遠離家鄉的僧眾及國際弟子們深深感動。

〈願望之歌〉
嗡 娑 諦

三密大悲潔白右旋螺 依於不變意樂而吹奏
無比名聞樂神勝妙聲 善樂喜祥之蓮展笑顏
無比莊嚴如意甘露樹 無垢圓具香甜甘美音
永樂之寶枝茂果實豐 於三界中戰勝極莊嚴
清涼雪山甜美之花曼 吐露甘美乳香之藥城
二規月光撩人之光明 戰勝黑方昏暗之戰鬥

雪域福樂喜筵圓滿相 聖者手中白淨蓮花持
相好怡人有情眼中寶 宛如堅固金剛兄弟聚
圓滿經典朝日所佈河 明慧勝妙蓮花池中住
蕊中蜜蜂樂音之善道 所知吉祥甘露願綴飲
復次瞻洲廣大財寶持 不壞利益喜樂之涼蔭
顯現無量利他之月形 寂樂睡蓮園中展笑顏
二資白雲華蓋所由起 實語珍珠細雨花瓣酒
無私善緣徒眾花園中 利樂之蕊喜樂眷屬結
七、〈上師是一切〉:千年傳統梵文道歌再現

西藏的人們都認為印度是聖地,是佛陀出生的地方,是能透過朝禮而清淨罪業的聖地,往昔西藏的眾多譯師們,捨棄身命錢財,前往印度求法求道,印度的大師智哲們也來到西藏,將悲智雙運的教導廣為傳授。

尤其是薩惹哈大師的教導,由譯經王馬爾巴大師承繼後,此善妙的傳統傳承至噶舉歷代成就大師們,將各自的證量豁然宣唱為金剛道歌,而歷代黑帽系法王噶瑪巴亦也多為宣講,因此噶舉傳承演唱道歌的傳統已歷經千年,並集結為《噶舉道歌海》。

而在印度本地,以印度四大方言中的梵語演唱的道歌,至今仍在南印度盛行,而法王希望恢復梵文唱頌金剛道歌的傳統,因此邀請兩位鑽研道歌傳統超過30年的音樂博士南達.庫瑪(Nanda Kumar)和拉喜卡.庫瑪(Radhika Kumar),來表演帝洛巴祖師親唱的道歌:「歌中之寶」。

兩位教授表示,印度道歌如同西方吟唱詩人一般,流傳於印度民間,記載了不同教派各證悟者的覺受,而隨時代流轉,屬於佛教的道歌已非常稀少,目前僅在南印度邁索爾(Mysore)、瓦拉納西(Varanasi)等地區仍有少數傳承,他們於噶瑪巴900週年受邀演唱後,受到法王感動及啟發,因此這3年來,持續在印度各省及世界各國博物館,找回了一首首失傳已久的佛教道歌。

教授們解釋,流傳千年的印度古道歌表演,是智慧與方便的融合型態,代表智慧力量的歌者演唱出遠古悠遠的證悟之音,而舞者則以手勢、眼神及動作詮釋覺性及慈悲。

教授們解釋,梵文道歌每兩句為一段,此首道歌分為四段,由於世間萬物及五蘊對境都是上師加持,而道歌就是上師本身,因此開場時,先將道歌供養給代表佛性的法王噶瑪巴,將自我與覺受,都呈現於法王蓮足下。

接下來兩段,則講述:

宇宙雖由地水火風空五元素組成,
但一切萬物其實為「一」,
臣服與合一的智慧,
唯有在上師的加持中可以了悟,
我們凡夫智識的心識,
只是窺看佛陀如風法意的一扇窗,
唯有透過上師加持,
才能貼近實相。

第三段則唱頌到:

透過淨化自心,
行者才能踏上如佛陀的道路,
去成為「佛」,
就請回歸到你的佛性,
因為佛性就是你,
因為佛性就是智慧之海,
佛性就是上師,
行者要躍入其中,
融合為一。

結尾則再度讚頌:

具足威猛加持力的上師,
如同度母之子,
上師與度母無二無別,
上師、佛性、度母及我們,
其實都是不增不減的「一」,
我們必須融入上師中,
我們看著上師,
祈求在加持中啟覺佛性,融為不生不滅的勝義,
並將此歌舞供養給噶瑪巴您。


在唱頌道歌時,背景LED依序播出帝洛巴、那洛巴、馬爾巴等及十六位法王的唐卡畫像,並間歇穿插以明朝永樂皇帝為第五世大寶法王繪製的「法會神變圖」,帶領與會者大步跨越時空,在當下的覺性中,貼近了成就者的身影。

八、〈點燈祈願文〉:王菲錄音領唱

結尾是最動人心弦的〈點燈祈願文〉大合唱。

經典記載,過去在燃燈佛的時代,有一位名叫金手的國王請問燃燈佛,「過去以何因緣,而能相好莊嚴全身放光?」燃燈佛回答,「我在凡夫時,以布裹身燃燈供養,因此如今能相好光明」。於是金手國王亦將布料沾油裹身,將自身燃燈供佛並發如是願。

相傳阿底峽尊者來到西藏時,傳授點燈的儀式,並說道:「過去聖者的行儀,後世弟子的修持。」因此,在滿月的當晚,大家捧起手中的蓮花燈燭,虔誠唱起〈點燈祈願文〉這首阿底峽尊者著作、法王譜曲的歌,來供養一切佛菩薩,也輝煌自心的光明。

此時舞台全場打亮,照亮了分坐於舞台兩側、持蓮花燈燭的百位男女僧眾,也照亮了舞台中央的金色身佛陀,及整場端坐於法座上的法王,法王先一句一句為大眾口傳點燈祈願文,接著全場暗燈,在漆黑中,法王手中亮起一盞光芒。

之後如同潮浪中的夏日月色般,全場一波波亮起燦爛蓮光,在法王清唱的藏文版、王菲以錄音方式領唱的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大合唱歌曲中,成就了祈願法會最後的善行。在全場燦爛火光及歌聲中,沐浴在金色光束中、已與佛陀像融為一體的法王,靜靜的微笑了。

就這樣,第31屆噶舉祈願法會,在最初的善行:由法王噶瑪巴宣講《大手印了義炬》,中間的善行:蓮師初十法會金剛舞與祈願法會,以及最後的善行:點燈祈願晚會中,盛大且具加持的圓滿了。

最後,大眾再將所積聚的廣大功德善業,迴向教證佛法的興盛,祈願八大實修傳承的學修珍寶,都能廣大、昌盛、且常住於世界每個角落,上師長壽住世,也願世間所有饑饉爭戰、四大災難、五濁惡世的衰敗,都能息滅,迎向一切眾生都能幸福快樂圓滿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