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舉傳承

時間:2014年1月5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大祈願會場

20140105  DSC9244 s

蓮師升起,聖地甘霖驟降

四層樓高的「蓮師八變」唐卡,在壇城巍巍升起剎那,
乾季的菩提迦耶忽然下起大雨…

1月5日午前11:00,蓮師《三寶總集》灌頂結束後,在法王指導下,近五十位僧眾共同鋪展,四層樓高(12公尺)的「蓮師八變」唐卡冉冉升起,為接下來為期五天的「蓮師初十法會」,巍峨揭開序幕。

在法王全程凝神關注下,工作人員爬上五層樓高的大祈願會場頂端,垂降下四條繩索,來支撐這幅超過30公斤重的壇城主尊唐卡,下方由四十幾位僧眾合力拉撐著唐卡,等待升起的這一刻。

舞台下方的祈願會場座位區,則另有僧俗兩大隊伍,正在重排座墊及懸掛傳承祖師唐卡。大家快速的移動著,雖是兩、三百人共同工作著,現場卻是寂靜無聲。

蓮師大唐卡於正午時分雍然展開,冬季乾燥的菩提迦耶也在此時下起雨來,與會人士紛紛探出頭來,驚呼:「這是蓮師賜與的甘露!」

■四層樓高的蓮師八變圖

這幅由大司徒仁波切供養的巍峨唐卡,是舉行噶舉傳承中最重要大灌頂:《密咒藏》大灌頂時所用,以雪域西藏傳統堆繡方式製成,以寂忿尊(半寂靜半忿怒)蓮師為主尊的「蓮師八變」唐卡。

堆繡技法是將先依照顏色及各色之形狀,將各種鮮色絲綢,剪成圖騰之各部分景物,邊緣縫合以較粗絲線搭配,再使用細繡線細密合成,完成的唐卡極具立體感且生動細膩,主尊的蓮師雙目圓睜、清炯有神,倚持天仗、週身綾羅,在微風中彷彿隨時會起身走向法座。

唐卡上,蓮師左上為金剛總持,右為釋迦牟尼佛,主尊兩側分別是:蓮師出家時之「釋迦獅子」,至屍陀林中降伏空行、收攝為護法時之「太陽光」,無死教主「貝瑪桑巴瓦」,聞修八部修法之「愛慧上師」,鄔金王儲「貝瑪嘉波」,以普巴教傳降魔之「怖畏金剛」,及在金剛座降伏五百外道之「獅子吼聲」等八變法相。兩側還有兩位佛母曼達拉瓦和依喜措嘉,下方則是獅面佛母和護法尊,及頂戴紅色寶冠的灌頂上師:大司徒仁波切。

■四十位噶舉傳承上師圖

接續鋪陳於大祈願會場中軸的,是各高近三公尺、以西藏古傳堆繡技法製成的40幅傳承上師圖,從金剛總持、帝洛巴、那洛巴、馬爾巴大譯師、密勒日巴尊者、上師岡波巴,第一世至第十六世法王,暨歷代噶瑪巴的根本上師,以及所有噶舉傳承上師。

■第五世法王的「法會神變記」摹本國畫

在往外擴展的,是各高60公分、寬近50公尺,中國明朝永樂皇帝為上師第五世法王德新謝巴所繪製的「法會神變記」摹本。這兩長幅細緻絕倫的工筆國畫,是由法王噶瑪巴的國畫老師:台灣籍的寂雲法師所重繪,法王則親寫其中的藏文紀盛文字。

這套以工筆精繪著各式彩雲祥光及甘霖等神蹟的原畫,原本共有49幅畫,記載了永樂皇帝尊奉第五世噶瑪巴為「大寶法王」的經過,這也是「大寶法王」這個名號的由來:永樂皇帝在夢中見到第五世噶瑪巴德新謝巴是觀音菩薩,因此派顯僧智光至楚布寺邀請法王來到漢地。

永樂5年2月初五,法王應永樂皇祈請,在南京靈谷寺為皇太后舉行薦福儀式,法會中,永樂皇帝見到一頂由十萬位空行母頭髮編成的黑色金剛寶冠,在上師頭上盤旋,因此他做了一頂寶冠來供養法王噶瑪巴。

而此長卷國畫詳細記錄了這場初二到18日的法會,及3月初三至18日時,法王到五台山後靈谷寺時的各種祥瑞景象,但明朝原畫因戰亂浩劫,已多所佚失或模糊,因此寂雲法師在2008年時,發願以原尺寸重繪,並請法王書寫藏文內容,四年後完成,在此次法會首度公開。

■兩公尺高的主尊蓮師朵瑪

在傳承唐卡及「神變圖」摹本之間,是左右各三座、以金絲細繡金剛杵的巨大七彩寶幔。

下午,僧眾在「蓮師八變」唐卡前,懸掛上五層樓高的五色彩幔,包括白、黃、紅、綠、藍等長緞,以波浪狀綿延懸掛於舞台前上方,當中飾以錦鍛編結的吉祥結。

唐卡前壇城中間,是耗時近月製作的、與人等高的鮮紅蓮師朵瑪,從頂上依序是供養用的、以七彩酥油精雕、花芯鮮潤深紅、花瓣嫩粉的千幅花瓣,鮮紅的朵瑪座身上,裝飾著的。左右各陳列著三朵供養多瑪。再前排陳列琺瑯嵌金絲的八吉祥和七政寶。

壇城兩旁,擺上了黃色壽菊為主色、間綴以赭紅壽菊、下方垂墜亮黃錦鍛的錦簇花團。主舞台下方的僧眾座位區改成為長條型,中軸是兩座一層樓高、頂層各雕飾龍鳳的大鼓,接續排著修法桌,靜待明日(1月6日)起、為期五天的蓮師初十法會上場。

 


時間:2012年12月30日
地點:大祈願舞台

2013年,對噶舉傳承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因為這一年是著名的《五寶藏》作者、偉大的學者、影響深遠的無分別教派大師──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的兩百周年誕辰紀念。而今年2012年,則是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圓寂20周年紀念。這位與第十六世法王情同父子、對隆德寺恩德甚深、全球弘法聲譽遠播的重要上師,盛年圓寂,而今都20年了。

為此,法王噶瑪巴特別諭示噶舉大祈願法會組織,舉辦「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紀念活動」,以憶念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對佛法、對傳承、對眾生的偉大貢獻,提醒噶舉傳承弟子,乃至所有教派的佛弟子,憶持、感恩這位偉大上師的恩德。

依佛陀以降傳統,憶念偉大上師行誼

法務組的堪布嘎旺表示:本屆法會最後兩天會舉行紀念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的活動,有佛教傳統上的背景:佛教一直有憶念佛陀十二行誼的傳統,藉由憶念佛陀從降生到出家、證悟、轉法輪等行誼,來緬懷佛陀的恩德。一如這古老的傳統,對持有佛陀教法的偉大上師們,特別是他們的圓寂紀念日,弟子們也都會舉行特別的紀念法會,這在印度和西藏都是如此。這個從佛陀時代就有的傳統,已經有兩千六百年了。

因此兩年前,噶舉大祈願法會舉行了創古仁波切、天噶仁波切、竹清仁波切三位長老的長壽法會,去年舉行了司徒仁波切、嘉察仁波切的長壽法會。而今年,因為像蔣貢康楚仁波切這麼偉大的上師住世,他的教言還也流傳,是很難得珍貴的,因此成為今年的主題。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是跨教派的偉大上師,不只對噶舉,對其他教派,乃至對苯教都很有恩德。第二世仁波切巴滇欽哲偉瑟是第十五世噶瑪巴卡洽多傑的兒子,這是做為人的家族關係;以法的傳承來說,他是很多法源偉大上師的上師,特別是他是第十六法王的根本上師。第三世仁波切羅卓確吉森給,是第十六世法王非常親近的弟子,對整個傳承的教法很有貢獻,特別是對隆德寺那瀾沱佛學院的建立和推展,具有很大恩德。第四世蔣貢仁波切羅卓確吉尼瑪,今年才17歲,雖然非常年輕,卻是噶舉很重要的上師,也是法王的重要心子。

在過去歷史中,過去三世仁波切都是對佛法有很大貢獻的上師;而這一世仁波切,不管學養和修持,都很具威望,成為當代的偉大上師,對噶瑪岡倉傳承發揮巨大貢獻也是指日可待。所以第29屆祈願法會圓滿時,法王就指示本屆第30屆法會要舉行蔣貢康楚仁波切的紀念活動。

壇城上,供奉三代仁波切手印暨法照

12月30日,在前一日煙供暨林卓舞蹈修持供養的前行之後,「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紀念活動」進入第二天的正行。

清晨漸漸亮起的天光,照耀著典禮舉行地大祈願舞台四周,7:30已經就座等候的大眾,可以看見壇城上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的代表物,莊嚴地安奉在壇城正中央成一列,令人憶念起這個偉大傳承。

在最上方、背襯以岡底斯山聖山彩繪的佛陀聖像前,供奉了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的手印暨法相,由上而下三層分別是:第一世仁波切手印照片,第二世仁波切黑白法照,第三世仁波切彩色法照,三幀法照四周皆以花卉莊嚴。壇城上臺階佈置千燈和供品,第三世蔣貢仁波切法照前也供奉了供養品。

舞台下部臺階,則安置與會傳承上師座墊,面對舞台的右排首位為第四世蔣貢康楚仁波切,左排第一位是法王,而後是嘉察仁波切。現場大眾也驚喜的發現,原未公布參加典禮的傳承長老尊貴的創古仁波切也蒞臨法會現場,法座安排在嘉察仁波切右側,參與典禮的進行,長老仁波切殷重關注傳承盛事,讓與會大眾更生孺慕之情。

迎請「內所依」蓮師聖像

7:30,活動正式展開。第一個儀式是「迎請蓮師聖像」。

這是迎請「內所依」的儀式,從德噶寺大門迎請蓮師聖像,迎請時,維那師帶領大眾唱頌〈蓮師七句祈請文〉。引香的是祈願法會的總糾察師、蔣貢康楚仁波切寺院總管喇嘛天津多傑、噶舉議員噶瑪卻佩、持香爐師等四位。

在來自台灣的音樂家吳宗憲悠揚的笛音伴奏下,全場僧眾莊嚴唱頌〈蓮師七句祈請文〉,聖像轎隊在香燈師前導下,由四位在家眾扛持,自德噶寺緩布前行,轉入大祈願舞台。

法王噶瑪巴手持哈達,靜靜佇立在壇城正中第三世仁波切法照前恭候,全體僧眾也戴上黃色僧帽隨侍靜立,法王隨即為聖像轎獻上哈達,並親自將聖像安奉上壇城。這尊聖像非常稀有難得,是第二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的聖物。

修持《上師供奉儀軌》,並供養「大恩」舞

維那師開始帶領現場大眾唱頌《上師供奉儀軌》的〈皈依〉到〈祈請文〉。法本以投影方式投映在會場各處布幕上,方便大眾唱頌。

這是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的著作,原著超過50頁,慢慢修可以修一整天,此處法王特別節選要點出來修持。

接下來是由蔣貢辦公室的代表所組成的獻曼達隊伍。隊伍前方,手捧象徵「意」供養舍利塔的,是第三世仁波切的親弟弟。

當《供奉上師儀軌》進行到〈禮讚上師〉的段落時,同時進行金剛舞「大恩」的修持。這是第六世法王時代的策旺上師所做,內容為蓮師生平事跡,這是伏藏法,「大恩」則是其中的一段。

修持這段「大恩舞」的金剛舞者有八位僧眾,四位來自隆德寺,四位來自嘉察仁波切的寺院巴千確林寺,服裝、法器等則來自嘉察仁波切的寺院。當儀軌修持到〈禮讚上師〉時,舞台第一階,穿戴「噶真間瑪」(意為「具恩者」)服飾的舞者出場開始修持。唱頌則由巴莫確林尼寺(智慧林的尼寺)的尼眾擔任。

接下來,還有第一世仁波切的道歌,以及五十偈祈願文,這是第一世仁波切受到印度「五十偈」形式影響而做的〈事奉上師五十頌〉。

休息半小時之後的第二座法,依藏地傳統,為現場大眾奉上酥油茶與佐拌葡萄與腰果的吉祥飯,還有各色水果,十分豐盛。

接著是唱頌由法王所著的〈歷代蔣貢康楚仁波切禮讚文〉,由蘇迦學校學生演唱,吳宗憲老師吹奏竹笛共同演出。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略傳

接下來,由林谷祖古仁波切念誦仁波切本人所著作的〈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略傳〉:

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羅卓泰耶,是公認的偉大上師,1813年藏曆十月初十,誕生在西藏一個叫做龍佳的山谷,母親生他的時候並沒有受到太多痛苦。他三歲就剃度為僧,八歲就開始經論的學習,非常聰明、善說,很容易就學會各種科目,公認是各學科都很擅長,對甘珠兒等教法都非常精通。

後來在八蚌寺見到上師第九世大司徒仁波切貝瑪寧潔汪波,這時大司徒仁波切做了一個夢,預示這位弟子將廣大利益眾生,為他重新授戒,命名為阿旺雍登嘉措;後來在仁波切30歲時認證他為康楚祖古。後來也從蔣揚欽哲旺波等30位上師那兒學習。他並不看地位的高低,依從各式各樣的大師學習。

1842年,他在占札仁千札進入三年閉關,學習各種不同教法,各種生圓口訣的教導都很嫻熟,因此著作了各種密咒和大乘的教法,被認為是噶舉密續的大師,也給了多次續典的口傳和教導,後來也完成了《噶舉密咒藏》的彙編。他在占札千仁札,也編著了《五寶藏》之一的《大寶伏藏》,因為他的上師告訴他這些伏藏將散失,所以特別費心收集,前後經過12年,終於彙編完成。

接下來,仁波切進行著名的《知識寶藏》彙編。一開始收集律典,並為它們著作釋論,進行得非常順利,1862-1864年就完成。

接下來進行《口訣藏》的收集暨彙編。仁波切擔心不同大師的口訣將失傳,因此從不同傳承大師處領受口訣,當仁波切到拉薩,開始拜訪各大師,並收集他們從不同傳承領受的教法。仁波切從八大實修傳承都領受了教法,所以對各傳承教法都非常精通,也完成了《口訣藏》的彙編,八大傳承教法能彙整起來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很多大師只知道自己傳承的教法,很少人能了解別教派的教法,因此仁波切是非常難得的。

再下來是《廣大教誡藏》,包括醫藥、新曆等都在內,而命名為《廣大教誡藏》。

仁波切不只保存了噶舉的教法,也保存了薩迦、寧瑪等教派的教法。他不僅著作,還親自教導,每一部都教導一次以上,向他求法的學生,來自各教法。他不只著作一百函以上著作,還印刷出來,這些法寶不會散失,而被保留下來,當有機會教導時,這些法就會繼續弘揚。因此蔣貢仁波切的淨觀,是被各大教派大師所傳揚的。他認為所有上師都是平等的,無分別的到各教派寺院去學習。

1899年,仁波切87歲,11月時,仁波切有一天身體坐直進入禪定,然後融入圓滿的法界。當時出現很多吉祥的徵兆。這是仁波切以那一世身體所進行的最後一次行持。他曾化現許多偉大的化身,但最主要是化身為第五世噶瑪巴卡洽多傑的兒子,因此他的教法能被傳揚下來。仁波切對噶舉、寧瑪、薩迦、格魯、覺囊派教法都很嫻熟,這些傳承中很多上師都持有蔣貢仁波切的傳承,他讓很多不同傳承的教法都被流傳下來。

在「噶瑪巴千諾」聲中圓滿

接下來,維那師帶領大眾唱頌第二世蔣貢康楚仁波切道歌。

接著是由西藏流亡學校蘇迦學校學生恭誦〈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禮讚文〉。

最後由維那師帶領,繼續修持《上師供奉儀軌》至〈吉祥文〉圓滿。之後唱頌《上師五十頌》暨〈吉祥靈燃〉。11:45,在〈吉祥靈燃〉由低沈雄渾轉為髙昂的歌聲中,聖像轎抬起準備,在香燈、嗩吶前導下,法王恭敬迎請蓮師聖像下壇城。

此時,全場大眾在維那師帶領下,高聲唱頌「噶瑪巴千諾」,法王則佇立原地目送聖像漸漸遠去,良久良久。11:50,法會圓滿結束。

 

時間:2012年12月24日
地點:德噶寺大殿

12月24日的晚間7:00,第三十屆噶舉大祈願法會有一項備受矚目的特殊薈供,在德噶寺大殿舉行。完成四十萬《四加行》修持的五百多位僧眾,暨一百多位在家眾男女眾等,聚集在一起,在法王噶瑪巴主法下,舉行結合勝樂金剛暨《噶舉道歌海》的薈供。

法王表示,西元2009年時,祈願法會第一次舉辦薈供,當時修持了「密勒日巴上師相應法」,參與薈供的僧俗男女眾,都是完成四十萬《四加行》修持的行者,法王都贈予尊者密勒日巴的禪修帶所製的紀念加持物。法王說:大家各自累積了四十萬次的《四加行》,懷著堅定的毅力進行修持,是一次以自己的修持來供養實修傳承祖師的善妙因緣。

法王表示,三年後,我們再度安排了這樣的薈供。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噶舉道歌海》,以第八世噶瑪巴米覺多傑所彙集的三祖師證悟歌為基礎,以此為架構,然後再補充一些噶舉祖師的道歌,和勝樂金剛薈供一起進行。藉由舉辦薈供儀式,對實修傳承的追隨者,也是對於雪域西藏各教派佛法傳承的實修者,希望能夠鼓舞他們的勇氣,祈願他們善心開展增長。

堪布嘎旺針對《噶舉道歌海》解釋說,道歌的傳承是緣起於行者在經歷實修後,心中生起覺受和證量,因為有了悟萬法實相的覺證,就把自心覺受,以道歌形式唱頌出來。而「海」則取「大海之水取之不盡用」為喻,因為噶舉傳承祖師們的證悟歌,就如大海般取之不盡,所以就命名為《噶舉道歌海》。

會場主壇城特別安奉了第一世桑傑年巴仁波切聖像照片,左側則是勝樂金剛壇城。僧眾聚集唱頌祖師道歌的傳統,是由第八世法王米覺多傑開始,第八世法王在根本上師第一世桑傑年巴仁波切的圓寂典禮上,召集僧眾以唱頌道歌方式憶念上師行儀,之後廣為流傳。

放置主壇城中的銀製聖像照片,原聖像是由第八世法王親自開光,目前安奉在楚布寺中,因殊勝的加持力而懸浮在空中,聖像下方放置的紙或木板可自在抽取,顯見聖像虛懸於底座之上,因此也被稱為「漂浮銀像」。這次薈供供奉置這幅聖像照片,也是為紀念《噶舉道歌海》傳統的緣起。

勝樂金剛壇城則是為薈供而設。在密續無上續中,有各式善巧之法讓行者了悟和覺受增長,其中一種就是舉行薈供。因此,在當晚活動中,道歌部分是為讓行者憶念、修持祖師對萬法實相的證覺,舉行薈供是增加行者的了悟與覺受,將兩者結合時,由於噶瑪岡倉中最重要的本尊就是勝樂金剛,因此選擇勝樂金剛的修持來結合《噶舉道歌海》。

晚間6:00,僧俗二眾依照已做完噶舉傳承《四加行》者、2009年薈供後完成噶舉傳承《四加行》及其他傳承《四加行》者三種編號,及堪布、比丘、比丘尼、沙彌、在家眾等進場次序,依次拿著第十世大寶法王所繪、密勒日巴尊者的古唐卡翻拍照片入座。薈供於7:00開始,在四大教派傳承唐卡、及第一世桑傑年巴仁波切聖像照片前,由法王主持薈供並帶領大眾唱頌道歌。

薈供後,法王親手一一贈送與會行者甘露丸,對於手持哈達的信眾,法王並多次以藏文、英文和中文強調,「今晚請不要供養我,讓我來供養你們,感謝你們對傳承的努力」。法王所贈這項特別的禮物,裝在繡有噶舉祈願法會標誌的錦囊中,內有小玻璃瓶裝的三顆甘露丸,分別是以馬爾巴大譯師、密勒日巴祖師、岡波巴大師等三祖師聖物所製的甘露丸,其中白甘露丸是馬爾巴顎骨舍利、藍甘露丸是密勒日巴髮舍利和禪修帶,紅甘露丸則是岡波巴血舍利和禪修帶。

對於甘露丸的殊勝,堪布嘎旺解釋說,諸佛菩薩利益眾生的方式很多,眾生可以透過見、聞、憶、觸的方式受到加持:諸如眾生看到佛菩薩聖像或親見成就上師時,都可感受到不可思議的加持,這就是「見」的功德;而聽到諸佛菩薩的名號,痛苦自然會平息,自然會感覺快樂,自然會趨於善道,這就是為什麼西藏人常在念佛菩薩名號或「噶瑪巴千諾」,這就是「聽聞」的功德;此外,有時光是心裡憶持起上師或諸佛菩薩,也自然會生起快樂,例如我們很放鬆時,憶念起聖度母,痛苦自然會平息,這就是「憶念」的功德;還有,以身體接觸到聖者使用或加持的法器或聖物,不管是嘗、觸、頂禮、配戴,都能受到加持,這就是「觸」的功德。

甘露丸就有見、聞、憶、觸的功德,可以自利也可以利他,目的就是希望透過這些甘露丸,讓接觸者都能離苦得樂,趨入聖道。拿到甘露丸者可配戴在身上、腰上,或供奉在佛龕,或者讓法友瞻禮、分享加持,因為甘露丸的目的就是讓眾生能平息痛苦、生起快樂而趨入正道。

相關影片

 


時間:2012年12月28日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正覺大塔

噶舉尼眾,將辦「辯經法會」

本屆祈願法會,有個對噶舉尼眾寺院的重大消息宣布:法王噶瑪巴諭示,2014年,女眾也要舉行辯經法會!

這項諭示,是法王噶瑪巴在「第30屆噶舉大祈願法會」圓滿日最後一座法的開示中,對上萬僧俗二眾所提出。法王對噶舉寺院、佛學院的僧伽教育,有明確的三點指示,除了佛學院結夏安居應依古制、延長為三個月;並就目前佛學院和寺院在「教」與「證」上各有偏重的現狀,提醒應該平衡發展;此外,最令人矚目的,就是法王宣示對尼眾教育的重視,甚至明確諭示2014年將舉辦尼眾「辯經法會」,主題是「攝類學」、「心類學」及「因類學」。

這對尼眾教育一向較少受到積極重視的藏傳佛教界,堪稱是一項具有震撼力的宣誓;但在女性意識及權益早就蓬勃發展的全球觀點來說,這無疑是個備受肯定的僧伽教育行動,也顯示年輕的噶瑪巴清新的願景,令人耳目一新。

以下是法王的開示:

• 佛學院結夏安居,統一為三個月:

今年祈願法會開始之前,我們舉辦了「噶舉辯經法會」,討論和辯論佛教的經典。當時有一段關於戒律方面的討論,其中討論佛陀的教法是否住世,取決於三個應該並行的基礎行持,有些寺院能夠依循佛經、律典記載這樣做,有些並沒有。那段討論非常好,但如果不去實踐,就白說了,非常可惜。只要符合律典的就該去做,如果知道卻不去做,佛陀教法只會毀壞。

三種僧團必須行持的傳統中,就「結夏安居」而言,目前有些寺院時間不同,應該統一時間,至少佛學院應該統一。現在各寺院結夏安居通常是一個半月,雖然號稱有兩三個月,但真正才只有一個半月,有的說是因為特殊狀況才改為一個半月,但這樣說太牽強。現在我們統一做法,佛學院統一就是三個月,這樣對佛學院上課也沒有影響。

三個月夏安居當中,也可以趁機好好訓練「祈願法會」要求的僧伽威儀與規矩,這也是佛陀制定的僧眾規矩,本來就應該學習的,這對以後這些佛學院僧眾回到各寺院,也是有幫助的。三個傳統中還有布薩等等,也要實行。

 • 加強女眾教育,舉行尼眾辯經:

第二點,和女眾的學習有關。佛陀有「四眾」弟子,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男居士)、優婆夷(女居士),如房子的四柱,要建立佛教這棟房子,一定要有這四根柱子。以現今的狀況觀察,女眾的聞思修,要更加注重。以往由於傳統文化使然,對女眾的教育比較輕忽。但要知道釋迦牟尼佛也教導了女眾行者所有的修持法門;所以現在寺院的主持者,也應該給女眾這樣的學習機會。但傳統尼眾寺院會給「五堂功課」,如法器吹奏等,經論學習的機會卻不如男眾。

時至今日,全世界都注重女眾的教育,達賴喇嘛尊者曾特別提醒這一點,各教派大師也都朝這個方向努力,因此這也是我們一定要做的目標。

所以2014年,我們除了依傳統舉辦男眾參加的「噶舉辯經法會」,也要舉行女眾的辯經法會,主題是攝類學、因類學和心類學,希望藉由辯經法會的舉行,鼓勵尼眾多精進經論的學習。這件事是一定要做的,回去各尼眾寺院先討論一下,我會盡量提供幫助。

• 學習和實修應並進,寺院僧眾應學「內明」:

第三點也和教育有關。在印度那瀾陀佛學院時代,並沒有分佛學院和閉關中心,但當佛教漸漸衰敗時,就無法學修並進,實修和學習就分開了,佛學院和寺院也就分開各自發展。教證二法,都是佛陀的教法,學習和實修本來就該同時並進:佛學院學生也要重視實修,但他們通常不太喜歡共修;而寺院通常不太注重經論教育,如道次第、佛子行等的學習等等──這種現象應該加以調整、改變。

去年在隆德寺曾討論,應給各寺院「內明」(五明之一)、也就是佛學教育的機會,不能讓寺院僧眾只會吹奏法器,要讓他們了解,即使是吹奏法器,也是密續,也要結合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來觀修。但如何推行,還要討論細節,我自己會密切注意這件事,也希望各寺院住持能多費心。

 

時間:2012年12月12
地點:印度菩提迦耶

歷史性的一刻

西元2012年12月12日,在聖地菩提迦耶寫下了歷史的新頁:四百年來,噶瑪巴的嘎千大營地「世界之莊嚴」再度重現。林立的淺綠色營帳在菩提迦耶德噶寺旁的空地羅列開來,彷如一座廣袤的森林。整個營地的焦點就是法王噶瑪巴的營區,竹籬笆環繞中,鮮黃色的營帳為噶瑪巴的寢帳以及主殿。法王主帳兩側各有一深藍色的營帳,其中之一是瑪哈嘎拉護法殿,營帳上方高掛著瑪哈嘎拉金黃與黑色的旗幟,兩側掛的則是吉祥天母與善金剛的旗幟;法王主帳的另一側,是蔣貢康楚仁波切和嘉察仁波切的營帳。營區的四個角落,則是安全人員與隨行人員的淺藍色的帳篷。色彩繽紛的紅、橘、黃色花朵,以及後面長排的綠色植物與灌木,裝飾著法王噶瑪巴的營區。

煙供修法

第一天清晨,號角聲響徹天際,劃破清新涼沁的薄霧。由一群身著金黃袍子的樂師前導,法王噶瑪巴在蔣貢康楚仁波切的伴隨下步入營區。法王極其莊嚴地進入他金黃色的主帳,在壇城旁的法座入座,蔣貢康楚仁波切也隨即在法王對面的法座就坐,下方則坐著兩排資深的僧眾。

接著,上師們開始進行《甘露雲聚》的煙供儀軌修持。以西藏與中華傳統為基礎,這個淨障儀式的目的,是要清淨外在器世間的整體環境以及內在情世間的所有眾生,同時,也是上供佛、法、僧三寶,以及下施三惡趣眾生。豐富的特殊供品包括松柏與檀香等燃香木,加上豐富的穀米、上好絲綢布料以及許多珍貴物品。這些供品均倒入祈願舞台後方26個圍成半圓型的窯爐內,供品燃起的氤氳煙雲釋放出的馨香混合在清晨的迷霧中,芬芳大地。這次煙供的主題,也呈現在圍繞著噶瑪巴營帳的七面閃耀的旗幟上。這裡特別亮眼的現代產物則是設於法王主帳旁提供電力的太陽能板,再次展現噶瑪巴將傳統與現代巧妙融合的能力。

在煙供進行的同時,國師嘉察仁波切則在祈願舞台的建物內進行另一項儀式。這第二項儀式包含三個階段,嘉察仁波切首先在舞台建物內進行修法,接著他邊持鈴邊走入嘎千大營地,鈴聲隨著仁波切離開舞台而變得輕柔,而法王的主帳這邊,隨著仁波切走近,鈴聲變得愈來愈響亮,最後仁波切在主帳前稍作停留。接著,嘉察仁波切繞行嘎千大營地數次,第一次繞行是為了驅除能製造危害的惡靈,仁波切邊走邊拋灑黃芥子來驅走他們;第二次繞行是為了灑淨,仁波切手持裝滿淨水的金色寶瓶,一邊念誦願文一邊將水倒在另一手所持的銅鏡上;第三次是為了祈賜吉祥,嘉察仁波切將加持米與花朵灑向十方天際。最後,仁波切戴上錦緞的岡波巴法帽站在法王噶瑪巴的營帳前,供養上午儀式所累積的一切祥瑞。如此,即圓滿了為下午的營門開幕典禮所進行的前行修法。

營門開幕式

要令儀式非常吉祥,除了嘎千大營地本身的空間之外,時間也十分至要。依據藏人的天文曆法來看,西元2012年12月12日下午的這個時間,群星的排列方式相當吉祥且意義深遠。下午,法王噶瑪巴來到營地莊嚴宏偉的大門前,大門懸掛的橫幅上的大字以兩種語言寫著營地的正式名稱,分別是梵文的「Dzambudvipa Alankara Mahapandap」,以及藏文的「嘎千大營地──世界之莊嚴」(Garchen Dzamling Gyen)。堪布嘎旺解釋說,「嘎」意指搭設眾多營帳的地方,因為營地範圍廣闊,因此稱作「千」(「大」之意)。過去在全盛時期,嘎千中有一所佛學院,有藝術家以著名的噶瑪嘎孜派(Karma Gardri,噶瑪巴營地派)畫風創作,除此之外,還有數百位獨自閉關者,以及進行傳統修法的僧眾。由於嘎千是如此豐富完備的環境,使得佛法修持的所有面向都獲得滋養,因此藏人為這個營地取名為「世界之莊嚴」(dzamling gyan),而因為它也是噶瑪巴駐錫的所在,所以也稱之為「噶瑪巴大營地──世界之莊嚴」。

在營門的開幕儀式中,這個偉大的傳統今天得以復興。大量的金盞花將營門裝飾得輝煌耀眼,兩個門柱間懸掛著紅、黃、藍、綠、白的哈達。在大群僧眾的圍繞下,噶瑪巴站在營門前,蔣貢康楚仁波切與嘉察仁波切隨侍兩旁。法王與二大法子頭戴金紅的岡波巴帽,唸誦著吉祥祈願文,向八大善逝、八大菩薩、八大護法,以及八大供養天女祈請,並祈願嘎千營地的傳統在此地再度興盛,為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帶來和平、幸福與體悟。

進入嘎千大營地後,噶瑪巴及二位法子先行加持主帳區,接著回到噶瑪巴的金黃帳營繼續完成修法。在後方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聖像的凝視下,法王噶瑪巴以及二位法子接見不動佛閉關者、堪布、僧眾、德噶寺的小沙彌,以及其他的僧眾與尼眾,他們一一上前為三位法座上的上師獻上哈達並領受他們的加持,也領受了法王的加持繩。最後,在家信眾們也上前敬獻哈達及接受加持,為這一天的儀式劃下圓滿句點。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源於噶瑪巴的遠見,他的大悲心永遠都不忘記廣大利益一切眾生。

嘎千大營地開幕的首夜,營帳不應空置,因此經過特別挑選的僧眾將會入住其中,包括:參加冬季辯經法會的十個佛學院各自挑選出的兩名僧人,以及法王辦公室、噶舉大祈願法會組織,以及大司徒仁波切、蔣貢康楚仁波切、國師嘉察仁波切、巴沃仁波切、哲霍仁波切的辦公室等各挑選出的兩名人員。另外,法王的近侍給列袞秋則會睡在噶瑪巴的營帳內。接下來的數個夜晚,每個營帳內將會有多達15位僧眾住在其中,讓這項古老傳統重新鮮活起來。

第十七世噶瑪巴與嘎千大營地

起初,噶瑪巴並沒有計畫要重建嘎千大營地。然而,2012年3月,在第29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結束後,祈願法會執行長喇嘛確札一如往年一樣,前往菩提迦耶正覺塔(Mahabodhi Stupa) 管理委員會洽談下一屆祈願法會的場地租借事宜。那時他得知慣常舉行噶舉大祈願法會的時段,已經被另一個團體訂走了,而且他們也都租下了噶舉祈願法會往常租給僧眾住宿的場地。當法王噶瑪巴得知此事後,經過反覆思維這樣的狀況,法王即有心在德噶寺旁的祈願舞台場地搭建營帳,並在此進行前幾天的祈願法會。

搭建200座營帳,並提供住在其中的僧眾與尼眾的一切必要設施的計畫於是展開。除了每一頂帳篷與噶瑪巴的營區都使用太陽能板之外,走道沿路的條狀燈和環繞大舞台區高柱上的燈也是用太陽能板發電。計畫中也規劃了一個精心製作的水回收處理系統,包括數個植滿蘆葦、蓮花以及其他當地植栽的水塘(請參見環境相關專文)。在如此全面的規劃下,這個場地便自然成了一個大營地。當有人提議是否可以將它命名為「嘎千大營地──世界之莊嚴」時,法王噶瑪巴非常歡喜,也為這營地中的三個「洲」(區域)特別命名。噶瑪巴主帳區的左右兩側的僧眾帳蓬區,被命名為「奧明淨土」(此為色究竟天的淨土,也用於稱呼楚布寺);靠近有兩層屋頂的巨大廚房營帳的是另一個僧眾營帳區,取名為「蓮花」(與阿彌陀佛的淨土有關);而在大舞台後方的尼眾營帳區則稱為「玉葉」(度母淨土之名)。

嘎千大營地的復興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從規畫以及投入的努力來看,許多擁有不同技能人士,經過長時間的辛勤才將營地搭建起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營地的形成也是自然任運產生的。因此,為了所有眾生的利益,祈願所有駐紮在嘎千大營地內的僧眾與尼眾,能具有與過去嘎千大營地的實修者相同的修持力,修持也能自然圓滿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