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第一天日誌

第二十七屆噶舉大祈願法會〈第一天日誌〉

地點:印度 菩提迦耶 金剛座
時間:2009年12月24日
中譯:堪布丹傑
報導:黃靖雅
攝影:噶瑪善治、噶瑪諾布、班瑪歐色多傑

    感謝痛苦,讓我生起大精進

    《入行論》說:沒有痛苦,不能生起大精進。密勒日巴就是因為痛苦,

    而對輪迴生起厭離之心,誓死苦修,終於一生成就。


    〈第一座法〉(上午6:00-8:30)

    (法王陞座主法,傳授「大乘還淨律儀」,即漢傳「八關齋戒」)

 法王帶領大眾念誦「大乘還淨律儀」「受戒文」(右膝著地,跪著念誦):

念誦三次

「常住十方一切佛菩薩:祈怙念!猶如過去之如來、阿羅漢、正等正覺,如神駒、大象,所作已作、方作、當作,放下包袱,即證自本性,斷盡諸有結。具清淨語、善解脫心、善解脫慧。彼等為一切有情之利故,為饒益故,為渡脫故、為除憂病故,為免饑饉故,為圓滿一切趨菩提之法故,為證無上正等正覺故,決定領受齋戒。如是,我名……當下受持,乃至明晨旭日未生之際,決定受此齋戒。」

發願受此者,今天直到明天天未亮前,需行持以下八項戒律:

一,不殺;

二,不盜;

三,不淫;

四,不飲酒;

五,不妄語:特別包括「不作上人語」,即未成就而說己成就;

六,不坐臥高廣大床:以不超過一手肘高為準,住旅館則無妨,但有所選擇時應選低者;

七,不非時食:即過午不食。

八,不過香花鬘塗香:不能為令已莊嚴、打扮而裝飾。不往聽歌舞觀伎:不可放逸而做

(念誦「持戒清淨咒」)

 

法王開示:

今天是祈願法會第一天,就如我之前提到的一樣,讓我們在這裡一起祈願:世界和平,教法興盛,眾生能得到和樂。所謂「祈願」,就是帶著清淨的發心,也反應在行為和語言上。如果我們帶著這種善的心念而來,接著有了善的行為和語言,未來善願望真的能成真。所以希望各位在未來法會這幾天,都能觀照自心,保持覺性,讓自己保持善念、善語、善行。

今天早上會念誦梵文《隨念三寶經》(中藏文版在《大祈願課誦本》P23〈三常誦之二.經文常誦〉),所以今天我先做一個簡略介紹:

一、憶念佛

薄伽梵,有「消除一切煩惱」之意,另一層意思是,其他天神雖也具備功德,但不如佛一般殊勝,具有超越二乘(註:聲聞、緣覺)的斷證功德。

如來,指「證悟空性」;

阿羅漢,指「滅除一切煩惱的怨敵」;

正等覺,是淨除煩惱之後,智慧能圓滿生起;

明行,指殊勝的智慧,有憶念過去的神通、能見未來的智慧,並能了知現在一切法的智慧;行,是指戒律,具足智慧之前,首先要有戒律,「明行足」之足(註:法本之「明行」,即佛陀名號之一「明行足」),是指戒律。

善逝,指善能超越各種痛苦,超越涅槃,也超越輪迴。

世間解,指能讓情器世間一切眾生解脫。

調禦丈夫:能依世間眾生習氣,調伏一切眾生,寂靜者以寂靜方式調伏,剛強、凶殘者以威猛方式調伏。

天人師:是調御丈夫中最殊勝者,是一切天(註:天道眾生)與人之導師。

這是憶念色身功德。以上都是佛陀名號,我們以此憶念佛陀功德。

二、憶念法(《大祈願課誦本》P 25第二行)

正法功德,這裡是指滅諦功德,究竟成佛的「滅諦」功德(註:佛說「四聖諦」苦、集、滅、道之滅諦)。

法本說「正法」功德是「善說梵行,初善、中善、後善。」:

初善是「聽聞」;

中善是「思維」;

後善是「實修」。

「義妙、文巧、純一,圓滿、清淨、鮮白」:

佛法內容沒有任何錯誤,沒有次序的顛倒、混亂,每個字辭,都是可以幫助我們消除煩惱、平靜心緒的對治法。

「極善安立,見者不空」:

所有見到它的人,都會得到利益,功德不空。

三、憶念僧

接下來談僧眾功德。聖僧具備「正行、應理行、和敬行、質直行」四種和合的功德,所以我們要憶念僧寶。即使是凡夫僧,也有僧團身口意之融和,要以此思維僧眾功德,所以善信應當禮敬供養。

(念誦梵文《隨念三寶經》,法會現場請的小法本梵文第三頁第四行開始)

(法王帶領大眾念誦《大祈願課誦本》P35〈皈依發心〉)

(大眾飲食義工所供酥油茶與餅前,念誦〈供養文〉)

(法王帶領大眾念誦《大祈願課誦本》以下各篇祈願文:

P41〈加被住處支〉

P45〈加被供品支〉

P48〈迎請支〉

P50〈無盡有情〉

P52〈祈請住世〉

P54〈沐浴支〉

P57〈淨拭支〉、〈供衣支〉

P59〈供莊嚴支〉、〈塗香支〉

P73《佛說護國尊者所問大乘經》

P80〈彌勒讚佛頌〉

P85〈百緣攝頌禮〉

P89〈佛行十二誼讚〉

P136〈供養支〉一

P139〈供養支〉二

P146〈懺悔支〉

P61〈頂禮讚誦〉

P146〈懺悔支〉

P153〈懺悔文〉

P161〈發心支〉

P166〈隨喜支〉一、二

P168〈請轉法輪支〉、〈請佛住世支〉

P170〈迴向支〉

P180〈慈悲偈頌〉

P188《寶行王正論》第五品

〈第二座法〉(上午9:00-11:00)

(第二支香前,舉行功德主向法王暨與會仁波切獻供儀式)

 ■密勒日巴大師傳:返鄉7日,終身住山

法王第二支開示法會主題之一「密勒日巴大師傳」,今年繼續去年所講,故事從密勒日巴在上師瑪爾巴大師及師母達媚瑪送行之後,返鄉遇到曾侵奪他家產、導致他去學咒術殺35人的伯父、姑母講起。(中文版《密勒日巴大師傳》P175)

密勒日巴返鄉後,姑母遇見他,就拿棍子打他;伯父遇見他,也帶村人打他,倍受凌辱;未婚妻結賽則多年仍未嫁,見他詳訴他母死、妹乞食的慘狀之後,拒絕他所贈田產,發心修行而去。姑母聽說尊者不要田宅,想看看他是否真的依上師訓示,不要田園,就用賤價向他買田,並要他立誓不放咒,才歡歡喜喜離去。

 ■硬田之夢

尊者精進修行,雖盡了最大努力,卻仍不能生起暖樂的功德。正思量如何是好,當天晚上就做了一個夢,夢見在耕一塊很硬很硬的田,怎麼都挖不動。方想放棄的時候,瑪爾巴上師忽在空中顯現,說道:「兒啊!用力耕啊!只要你勇敢向前,不要怕他硬,總會成功的!」說完,瑪爾巴上師就在前面耕,尊者在後面耕,果然遍地都長出了豐盛的禾苗。

醒來以後,尊者心中非常歡喜;但又一想,「夢境不過是由習氣的顯現而已,凡夫尚不執著重視,我為夢境而歡喜,豈不是太愚癡了嗎?」雖然如此,他知道這是一種徵兆,如果努力精進一定能生功德的,就唱了一支「釋夢歌」:——

  祈請大恩上師尊, 加持窮兒得山居;

  實相法爾平等田, 施以堅信之肥料;

  播以善心無垢種, 猛利祈禱如雷震。

  加持大雨降紛紛, 心意無二事耕耘;

  方便智慧為耒耜, 一心不亂勤耕耘,

  以大精進之鐵拳, 粉碎五毒之煩惱。

  除卻自心眾缺點, 灌溉無散無亂水;

  因果不壞果實上, 收穫善良無盡果。

  依持勝妙口訣修, 無所有藏當充滿;

  空行制配殊勝食, 為我行者資生具。

  此夢真義實難釋, 言語難描真實境;

  詮說終難契真如, 為勸執著名相士;

  應勸精進實修行。 如能忍苦具恆毅,

  稀有難成亦能成; 願諸勤求菩提士,

  修行路上無障礙。

尊者這時已有意到護馬白崖窟去修行,就對尚存貪心的姑母說:「我是一個修行的人,修行人最要緊的是修忍辱,如果對逆境不能忍耐,那又該怎樣才能修忍辱呢?我要是今天晚上就死了,不但田沒有用處,就是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沒有用處。成佛以修忍辱為最緊要,姑母就是我修忍辱的對象。我之能夠遇見正法,也是伯父和姑母的恩德;為了報答你們的恩德起見,我發願希望你們未來成佛。不但田我不要,就是連房子送給你也可以。」說完就唱了一支歌:——  

依上師恩德,逍遙居山中;

弟子之禍福,師尊咸知悉。

世人為業牽,生死難出離;

若貪著世法,絕解脫命根。

世人作惡忙,終受惡趣苦;

貪著與癡愛,引人入火炕。

尋求財物故,衝突常招敵;

美酒如毒藥,飲之難解脫。

愛財之姑母,若貪心無厭;

嗇吝世間物,恐墜餓鬼趣。

姑媽所有言,盡是是非語;

多言類若此,於汝實不利。

一切我家田,悉贈於姑母;

人依法得淨,佛殿在自心。

慈悲度苦靈,災苦業風運;

我為向上者,勝不動自性。

承恩大悲者,願加持弟子,逍遙得山居。

姑母聽了歌,就說:「像侄兒你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修行人啊!」就心滿意足地下山去了。

■謹奉師命,誓死住山修行

尊者受了這種種的刺激之後,對於人世間起了更大的厭離之心;而且因為決定捨棄家宅和田園,心中反而覺得坦然無事。就立刻想到護馬白崖窟去修行。 他找到一個山洞,決心在此安住修行,就唱了一首「誓願歌」:——

我未證道前, 誓志常住此;

即令凍餓死,不往覓衣食。

疾病寧至死, 不下山求醫;

忍苦寧捨命, 不下山尋樂。

乃至一剎那,不以此色身,尋求世間利;

唯以身口意, 爭取大覺位。

祈請上師尊, 十方一切佛;

賜予大加持, 令此誓不違。

祈請勝空行, 及護法守者;

助我以勝緣, 令此誓成辦。

接著又發誓:「我若是不得成就,不生殊勝的證解,縱使餓死也不為覓食下山,凍死也不為求衣下山,病死也不為找藥下山。決定澈底捨棄今生與俗世有關的一切一切。 三業不動(身業、口業、意業為三業,身口意不為一切誘惑所搖動,故名三業不動。),一心修行成佛,請求上師本尊空行護法加持此願成就。如果違背此誓,與其留著一個不修正法的人身,不如即死。所以如果我一旦違誓就請護法大海眾立刻斷絕我的生命。我死之後,還須請上師本尊加持得投生一個能修正法的人身。」

發願畢,唱了一首「決心歌」:——

    聖那洛巴子傳解脫道,加持窮子得山居;

    不為世間散亂擾,由定修觀得增長。

    安住無散三昧地,開放無生勝觀花;

    不為熙攘戲論擾,願離戲綠葉增長。

    崖居一心無二意,願結證解覺受果;

    不為魔障所中斷,我心決定克服之。

    於方便道不生疑,父傳宗風子承繼;

    聖不動自性大悲者,加持窮子得山居。

這樣修持了一年,密勒日巴心裡也曾想到村莊上走走。正準備走的時候,忽然想起從前所發的誓,就唱了一首「警策自勵歌」:——

    大金剛持瑪爾巴, 加持窮子得山居;

    密勒日巴爾怪人, 自唱自聽自策勵;

    無人伴居無人語, 欲出散心尋攀談。

    世間火宅煩惱窟, 豈有遣心解憂訣?

    勿動勿動住本然, 心若浮飄招惡緣;

    勿散勿散持正念, 心散恐被惡風牽。

    勿行勿行洞中坐, 外出當被業石絆;

    莫望東西莫抬頭, 抬頭張望心散亂;

    勿睡勿眠勤精進, 貪睡則為煩惱算。

接著,密勒日巴就繼續在護馬白崖窟山洞中苦修,終於到衣食皆盡,只能以山中蕁轜為食,而且整個人吃到毛孔都變綠色,變成一個綠茸茸、只剩骨架的野人,偶被山中獵人看到,還以為青天白日遇到鬼!(今天講到中文版《密勒日巴大師傳》P196)

(念誦飲食供養文,大眾飲食義工所供酥油茶與麵包)

 ■在聖地,要像佛陀那樣「醒來」

《入菩薩行論》說:沒有經歷痛苦,不能生起真正大精進。密勒日巴因為姑母給他的障礙和折磨,所以才有後來的學佛因緣,遇到一位具德的善知識(瑪爾巴大師),生起虔敬之心,開始學習佛法,並且依於口訣,以大精進實修,終於能一生成就。

如果對輪迴生起強烈的厭離心,很自然的想要解脫的心就會出現,自然對衣食財物不會太貪著。《俱舍論》也提到,「知足即聖者」,像密勒日巴大師在山林洞穴閉關,就是一個聖人的例子。看到過去這些大師的傳記和歷史故事,真的很值得我們效法,作為修持的典範。

不管是出家人也好,修行人也好,發心、動機很重要,時常要觀察自己的身口意,是否為善行。這樣教法才會長久住世,佛教才會興盛;心行不清淨,是難以弘揚佛法的。

就像密勒日巴大師在一首道歌中說:無論遇到任何情況,都是值得歡喜的;透過止觀與口訣,可以消除煩惱。很多經典都教我們如何修持止觀,如果能深入經藏學習固然很好,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至少可以跟著一位老師或上師,學習到禪修的要訣或口訣,這是很重要的。粗的煩惱可以靠「止」而消除,深細的煩惱習氣要靠「觀」來消除,如此則能駕御自己的心,當你對掌握自心得到自在時,在一切境中,就會如須彌山王,不動而穩固,心想向善時,也能穩固而不受煩惱情緒所影響,能依意願,自在掌握自己的心。這是靠「止」的禪修,靠心的定力,就可以達到的境界。

接著是「觀」的禪修《大寶積經》說:在止之上要修觀,也就是心在定力之外,還要有空性的觀。這種「觀」,是善能分別、能清晰的分辨一切,在定境之上,開啟慧觀之力。以大乘而言,包括分析事物的觀察修,和直接安住的安住修;噶舉派的大手印法,也是分析式的「觀察修」和直觀式的「安住修」,配合著修。

密乘而言,止觀以續典不同,下部密續,有分「有所緣」禪修和「無所緣」禪修,有所緣禪修,是依止特定事物為焦點而產生專注力,這是「止」;「無所緣」禪修即是「觀」。以無上續部而言,生起次第即是「止」,圓滿次第即是「觀」。

想修持有成就,最重要的是發心和動機,要以勇猛之心而修行,就像尊者在道歌中提到的。以前的人,只要吃得飽、穿得暖、太陽一曬,一切外緣條件不錯,還有個修行人的樣子;現在更糟,太陽一曬,就打起嗑睡來了。現在僧眾在寺院裡、房間裡讀讀經,也能把道理念得很順,但真正要你付出行動卻不容易做到。要在生活中檢驗自己的修行,看看考驗來時,還能不能把握自己,還能不能知道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很多時候,我們都看不見自己的過患,你以為你是修行人,其實你可能只是外相相似而已。重要的是,任何時候,你要問問自己:你現在做的有意義嗎 ?對就保持並增長,不對就改進。閉關禪修的時候,特別要注意讓自己生起改變的力量。

噶當派格西有個傳統,做惡就塗一顆黑石頭,行善就塗一顆白石頭,一天下來就知道善惡多少,晚上清點,發願明天比今天更好,明天的白石頭要比今天更多。一個修行人,就是要讓自己不斷的斷惡行善,如果一成不變,總是老樣子,這樣不算修行人,就算出家了也沒多大意義。

今天我們齊聚在聖地祈願,「成佛」的意思就是「醒來」,從無明煩惱中覺醒了,我們不可以再昏睡了。我們要憶持佛陀是如何醒覺的傳記,要提起勇氣,才不浪費此生,祈願法會才短短幾天,更要隨時記得:將心轉向善、轉向成佛,你終於給了自己的心一個改變的機會,大家要好好把握。

(維那帶領大眾唱藏文道歌,中文在《密勒日巴大師傳》P150)

    南無

    承恩諸尊祈加持!歷代上師之傳記,

    即是口訣與教法,多聞徒為擾亂因,

    切持要言取精粹,若更多求無實義。

    樹枝雖多果不生,學問雖博無勝義;

    知解雖了實證無,解說雖多無實義。

    利他之心是真實,求無價寶需利他;

    法可降伏諸煩惱,堅持法要即上道。

    心恆知足即虎將,痛苦輪迴決棄捨;

    一切勇中勇之首。

    無人崖洞即佛地,清淨獨居即神仙;

    以心御心為良馬,自身即是佛寺堂;

    心不散亂即法王。

    我於善根之弟子,盡授口訣無遺技;

    師父徒子與法要,盡未來際無壞耗。

    授此法種於子手,願得花開枝葉厚;

    碩果豐收垂運久。

■禪修,將心放鬆再放鬆

接下來要禪修。身體要坐直,以前講過很多次,這次不再多講,總之身體要點把握住,脊椎挺直,兩手結禪定印;還有,心要放輕鬆,就是放輕鬆,將心放在呼吸上,將心放在呼吸上,自然的放在呼吸上,不必刻意改變什麼,自然看著你的出入息,禪修五分鐘。

(P194)〈普賢行願品偈文〉

(法王獨頌P242〈大祈願文〉、P260〈冥陽迴向文〉,大眾恭敬聆聽。法王念頌以迴向請法功德主、一切生者與亡者。)

最後,我們要為生者和亡者迴向和祝福,也要為一切功德主和一切親友迴向祝福,不論在世或過世,觀想帶著亡者往生善地,觀想生者都如意吉祥,修持圓滿,得到究竟的快樂。這麼多僧人聚集在佛陀成道之聖地,因緣非常勝難得,要如上所想的迴向和祝福。

明天法會上,我要念今天獻供的施主名字。

接下來是亡者迴向,請大家專一迴向。

〈第三座法〉(下午1:30-3:00)

1:40,法王入場,陞座主法,帶領大眾念誦〈普賢行願品〉(《大祈願課誦本》P194)一次。

 l   念誦〈信施難消咒〉

(念誦〈供茶供養文〉之後,大眾飲用茶點,稍事休息)

l   第二次念誦〈普賢行願品〉

l   第三次念誦〈普賢行願品〉

l   第四次念誦〈普賢行願品〉

l   第五次念誦〈普賢行願品〉

l   2:55法王離開,大眾稍事休息。


〈第四座法〉(下午3:30-5:00)

l   P380《實語成就之般若尼達入遍智城》

(念誦〈供茶供養文〉後,大眾飲用茶點)

l   P384〈祝禱有情福樂文〉

l   P389〈菩提道次第祈願文〉

l   〈無分別持教長壽祈願文〉,目前無中文

l   〈長壽願文〉,目前無中文

l   〈護法供儀〉(即「瑪哈嘎拉儀軌」),目前無中文
                     
(迴向後,結束大祈願法會第一天四座法)

{rsmediagallery tags="news20091224"}

 

歷年祈願法會

Powered by mod LCA